台灣網4月20日消息 昨天下午,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在廈門接受了廈門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連主席在接受博士學位後,還發表了演講。精彩的演講博得了廈門師生以及來賓的陣陣掌聲。
連戰為成為廈大的學子而自豪
連戰在演講中首先就表示,廈門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具有多元特質的綜合性學校。自己以後就是廈門大學的一分子了,他將在工作上更努力,不辜負這份殊榮。説到陳嘉庚建立廈門大學,連戰被陳嘉庚建立廈門大學的那份執著之情深深地感動著,連戰回憶了陳嘉庚那膾炙人口的一句話:“一定要建立廈門大學,即使賣掉自己的大廈”。連戰還被陳嘉庚的那種偉大的愛國情懷所感動,他指出,陳嘉庚是一位高瞻遠矚的前輩和先進。他重視文化和教育,支援中山先生,參加同盟會,對如何振興中華民族、恢復民族尊嚴以及族群的未來有很深刻的思考。連戰在演講中提到自己對廈門大學的印象,覺得廈門大學是一個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氣勢雄偉的校園,希望廣大的師生能用宏觀開闊的胸襟來研究、學習,報效民族、人民和社會。
廈門大學為兩岸培養了無數優秀的人才
廈門大學由於是華僑創辦的大學,它的地理位置優越、歷史人緣豐富,結合了東西學術、文化集匯,自由的校風,成為早期學術自由的黃金典範。廈門大學的魯迅紀念館、林語堂紀念館等讓連戰想起了前輩們青春年華、才華洋溢、引領風騷的時代。85年以來,廈門大學栽培了無數的青年人,在兩岸人民中這樣的有為青年大有人在。連戰舉例了自己曾經接觸過的一些人,他們在臺灣的科技、文化、教育、交通等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人都畢業于廈門大學。
連戰解析連氏家族與廈門的深厚淵源
連戰在演講中繼續説明瞭自己家族和廈門的深厚淵源,自己此次來到廈門一點都不陌生。連家的老家1682年從漳州定居到臺南。其曾祖父把家宅租給黑旗軍的劉永福,連戰還用了很生動的比喻,把自己的家宅叫做“抗日總司令部”,所以日本人佔領臺灣以後,連家就從此遭殃,日本人只花了一塊錢就買下了連家,從此連氏子孫散居在全市乃至全省各處。連戰的祖父連雅堂跟廈門有著更深厚的淵源。在日俄戰爭期間,看到清政府的腐敗,攜家帶眷來到廈門辦報——福建日日新聞,旨在“排滿”,宣傳革命的言論,受到南洋華僑的歡迎 ,還要成為同盟會的機關報,滿清政府施壓抗議日本政府,而後不到兩年關閉了該報紙,隨後重新開辦變成福建日報。
兩岸同根同緣謹慎扁搞“去中國化”
連戰表示,兩岸文化本來就是同根同緣,南普陀是兩岸人民共同信仰的中心,湄州的媽祖更是兩岸人民所熟悉的,經過一千多年的分靈,現在在臺灣的媽祖廟就有1500多家,每年的媽祖生日也成為重要的節日,甚至成為了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中華文化根深蒂固、千錘百煉、源遠流長、不可毀滅。福建人民和臺灣人民講的都是閩南話、住的房子也是閩南式的,藥材都是同樣的藥材。情同兄弟姐妹,血同緣,根同宗,大家同日同月,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這是所有中華兒女的驕傲,也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連戰指出,要坦誠地面對自己甚至是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兩岸至今仍無共同的政經體制,50多年的隔絕,我們本來應該擁有的熟悉,現在卻有點陌生。文化有滄桑、文化受到挑戰、受到浩劫。臺灣有若干人,為了要影響未來,必須掌握現在,為了掌握現在必須要改變過去,具體來説就是要改變過去的歷史文化,“去中國化”。歷史文化受到無辜的打擊。陳水扁搞“去中國化”,文化的逆流值得憂慮,要特別加以謹慎。
著眼未來,兩岸加強經濟文化交流
兩岸經濟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奇跡,並且相互合作越來越頻繁,兩岸應該繼續將其發揚廣大,創造中華民族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步一腳印、在本質上連貫,推動經貿合作,再接再勵,邁向未來。同樣要在文化歷史感情上密切加強交流,從民間來做,從基層來做。以兩岸歷史文化和教育為主要力量,要制定兩岸交流的措施,抓住兩岸文教思維這個基礎,從交流開始、從尊重開始、從了解開始,發揮各自特長,互相觀摩交換意見,開創更美好亮麗的未來。(謝曉萍、徐麗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