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7月12日長沙消息 在11日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拓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分論壇上,海峽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孫芳仲發表演講,以下為孫芳仲演講稿。
海峽兩岸同文同種,文化習俗一脈相承。兩岸的教育發展走過了不同的道路,但具備許多相同的特點。近年來,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教育界的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內容廣泛,效果顯著,目前教育已成為兩岸交流中最活躍、進步最顯著的領域之一。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繫最直接、最密切,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毋庸置疑。兩岸職業教育的互補性問題突出,如能以職業教育為突破口,開展兩岸職業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必將實現兩岸教育的合作共贏。
一、開展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勢在必行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關聯度最大,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各類技能人才的任務,也擔負著多種形式、多種層次職業培訓的繁重任務,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十分重要。臺灣職業教育起步早、發展快,成果顯著,在臺灣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辦學理念比較先進,職教體系、辦學設施、師資隊伍、校企結合等積累了許多經驗,值得我們研究與借鑒。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教育資源過剩,生源不足等。大陸職業教育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目前高職院校1184所,在校生910萬人,佔高等學校本專科生數的47%,近幾年加快改革步伐,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學品質,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存在資源有限,東西部不平衡、辦學條件不足、特色不明顯、校企合作不緊、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顯然,兩岸職業教育的互補性很強,如能以職業教育為突破口,開展兩岸職業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必將實現兩岸教育的合作共贏。
二、構建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先行平臺
開展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構建先行先試平臺,著力先行先試十分必要。今年5月,在教育部、福建省以及臺灣有關方面的支援下,海峽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立足福建、面向兩岸、服務兩岸,旨在聚集兩岸職業教育界優秀人才,在共同致力於兩岸職業教育研究的基礎上,努力推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
中心承擔三大任務,一是開展兩岸職業教育研究。研究臺灣職業教育的歷史、現狀、發展軌跡和成功的辦學經驗;比較和研究兩岸職業教育的政策、法規和辦學模式;借鑒臺灣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研討探索加快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子;為制訂推動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的政策法規、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提供研究成果支撐和理論依據。
二是推動兩岸職業教育雙向交流。建立與臺灣職業院校、臺灣企業和在大陸臺資企業的聯絡機制,組織、策劃和對接兩岸職業教育合作交流項目,預測和評估兩岸職業院校之間擬開展的合作項目的規模、經費和效益。具體組織、協調與實施兩岸職業教育交流項目,著力推進和實施人員交流,師資培訓,引進課程和教材,選派學生赴臺學習和進入臺灣企業參加實訓,推動臺灣方面承認大陸職業院校的學分和學歷。
三是推動兩岸職業教育合作辦學。引進臺灣職業教育先進的辦學模式和辦學理念,借鑒和引進“産、學、研”相結合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探索建立産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新模式;積極推進臺資、臺企與福建職業院校聯辦二級學院或專業,閩臺職業院校聯合培養大陸臺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急需的人才;拓展對臺教育交流模式,把學歷教育延伸到實施繼續教育。
海峽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心成立以來,先後開展以下幾項突破性的項目,在兩岸職業教育界引起熱烈反響,為推動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開展實質性工作發揮了應有作用。
一是組織選派福建省200名高校學生赴臺學習。今年秋季,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14所高校將首批選派200名學生赴臺灣中興大學、中洲技術學院、建國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等4所高校學習,學習時間為一年,學習專業是閩臺産業對接服務的電子資訊工程、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數控技術、軟體技術、農學、園藝、旅遊管理等專業。這是大陸首批成批次選派高校學生赴臺灣高校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
二是組織實施閩臺高校和臺資企業“校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項目。組織福建資訊職業技術學院、黎明職業大學等11所高職院校與朝陽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等15所臺灣高校和50家在大陸的臺資企業,在産業發展急需的28個專業開展合作辦學,辦學規模將達3000人,校校企合作三方聯合製定人才培養方案,聯合開展專業、課程、教材等教學資源庫建設,聯合開展實訓基地建設,聯合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聯合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三是組織實施閩臺高校“分段對接”聯合培養人才項目。組織閩江學院與中國文化大學、萬能科技大學等3所臺灣高校在工商管理、藝術設計等4個專業領域,採取“3+1”方式進行人才培養對接,選派學生至臺灣高校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開展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
四是啟動臺灣職業教育研究工作。2009年度中心組織申報閩臺高職教育專項研究課題共14項,全部列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委託研究項目,由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等8個單位承擔。研究課題有:臺灣職業教育的發展歷史與現狀、臺灣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研究以及對我們的啟示、臺灣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專業建設、專業評價研究以及對我們的啟示、臺灣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研究以及對我們的啟示等。
五是啟動閩臺高職院校聯合培訓師資工程。中心制定閩臺高職院校聯合培訓師資規劃(2009-2012年),計劃用四年時間,聘請臺灣師資對福建省高職院校校長、教學管理人員、相關專業骨幹教師進行輪訓。本年度,計劃舉辦校長培訓班1期,教學管理人員培訓班2期,電子資訊大類、製造大類、土建大類、農林牧漁大類、旅遊大類等相關領域骨幹教師培訓班各1期,計劃培訓人員500人。
三、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展望
開展兩岸教育交流與合作,對於包括大陸人民和臺灣人民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而言,是功在當代、利在未來的事業。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空間巨大,前景廣闊,我們認為:
一是要形成開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重要性的共識。要放寬視野,從戰略高度認清開展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對於促進教育的發展,促進兩岸經濟發展,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意義。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教育的支撐,兩岸經濟交流越來越密切,對職業教育會提出更多的人才需求。
二是要探索建立兩岸教育交流的長效機制。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兩岸教育實質性合作,以實質性的項目帶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特別是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全面交流與合作,實現兩岸職業院校的優勢互補,推進兩岸職業教育的共同發展。
三是建立兩岸師生互訪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師生互訪活動,放寬相關的政策規定,簡化相關手。
四是呼籲臺灣方面儘早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學,開放大陸學歷認證。兩岸教育交流已有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以弘揚民族精神為目標,以全體人民福祉為依託,以優良資源互補為基礎,推進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局面一定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