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7月12日長沙消息 在11日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推進兩岸文化産業合作分論壇上,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魏文彬發表演講,以下為魏文彬演講稿。
各位下午好。
首先我要表達一個感想:我認為,選擇在湖南這個地方舉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研討兩岸文化産業的交流與合作,稱得上是得其所哉。何出此言呢?我有幾個理由。
大家都知道,國民黨成立時,創黨元老宋教仁、黃興、譚人鳳等都是湖南人。其中,宋教仁還是孫中山先生特別委託的代理理事長,可惜他豐功偉業剛剛開頭,便遇刺成仁。孫中山先生為他親撰了一幅輓聯:“做民權保障,誰非後死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這幅輓聯現在就刻在常德詩墻上——順便提一句,常德詩墻是宋教仁先生家鄉的一道著名景觀,是以沅江防洪大堤為載體修建的一道詩書畫藝術墻,綿延 6 華里,以當代名家書法寫歷代名家詩文,計有作品1267 件,蔚為壯觀。再順便提一句,10 年前,臺灣的大詩人余光中先生來湖南講學,看了常德詩墻,也題了四個字:詩國長城。説起余光中先生,我又想起他在《淡水河畔思屈原》這首詩中,有一句跟湖南有關的名言:“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汨羅江就在湖南,距離今天這個會場只有 80 公里。兩千多年前,屈原流放到汨羅江,寫完《離騷》的最後一章之後懷沙自沉,於是,汨羅江成為中國知識份子的精神源頭,端午祭祀也成了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屈原之後,湖湘大地迎來了賈誼,迎來了柳宗元,迎來了杜甫、辛棄疾,也迎來了朱熹和張軾。這些心憂天下的中國古代知識份子,他們的血脈生生不息地傳承下來。到了十九世紀,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楊度等一大批湖南人,成為中國近代現代歷史天空璀璨奪目的群星。很多人都説,湖南這片土地上有一種磁場,一種歷史文化的磁場。
今天,在這個磁場討論兩岸文化産業的交流與合作,大家的靈感是不是更豐富一些呢?使命感是不是更強烈一些呢?除了歷史的“磁場”,我覺得現實的“氣場”更是我們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基礎。湖南與臺灣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其實早已開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湖南電視臺和臺灣怡人傳播機構合作拍攝了一系列瓊瑤題材電視劇,比如《三朵花》、《六個夢》、《還珠格格》、《又見一簾幽夢》等。《還珠格格》這部電視劇當初風靡全國甚至全球華人世界,在大陸多個城市的最高收視率達到70%,街談巷議鋪天蓋地。在合作拍攝電視劇的過程中,我們湖南電視人從臺灣同行那裏學到了很多經驗。後來幾年,湖南電視在綜藝娛樂節目的開發與經營上,也與臺灣同行有過深入的合作。正因為如此,我們湖南的電視機構開創了大陸傳媒業市場化改革的先河。2006年我們要開辦購物頻道,也曾專門跑到臺灣考察學習。
現在,湖南的“快樂購”已經成為大陸最好的電視購物公司。臺灣的客人對曾國藩的“湘軍”大概不陌生。“湘軍”這個概念現在仍然十分活躍。八十年代湖南出了一批優秀的作家,被人稱為“文學湘軍”,九十年代湖南電視火起來,又被稱為“電視湘軍”,現在又有好多支“湘軍”活躍在文化産業領域,“出版湘軍”、“動漫湘軍”、“體育湘軍”,這麼多支“湘軍”,創造了一種引人注目的“湖南文化現象”。湖南衛視是文化湘軍的領軍者。它的收視率和年收入多年來一直遙遙領先於其他省級衛視,在中國企業品牌500強中排第129位。2008年,湖南衛視品牌價值達57.52億元,比2007年增長了11.58億元。湖南衛視在最近十年當中,多次創造了電視業界的奇跡,《快樂大本營》、《超級女聲》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有名的文化現象。
湖南有一張報紙叫《體壇週報》,佔據全國體育類報紙60%以上的發行和廣告份額。北京奧運會期間,它的日發行量達100萬份。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去年實現銷售收入68.9億元,利潤4.12億元,創歷史新高。湖南出版已成為中國地方出版實力三強之一。
湖南原創動漫總産量連續排名全國第一,宏夢卡通公司和三辰卡通公司位居全國十大動漫企業第一和第二位,湖南動漫産業已佔據全國動漫市場的1/5。
在中國文化産業品牌研究中心發佈的133個國內著名文化産業品牌中,“湘”字號有29個,佔21%。2008年,長沙還被《瞭望東方週刊》評選為全國“最具娛樂幸福感城市”,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長沙擁有豐富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演藝娛樂産業”。長沙的城市人口不到南京和武漢的一半,但長沙黃花機場去年的客運吞吐量達到730萬人次,遠遠超過這兩個城市。這説明,長沙是有魅力的,是有吸引力的。
2008年,湖南文化産業總産值達到1090億元,實現增加值530億元,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1%,居全國前列。文化産業成為湖南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産業。
湖南文化産業的發展,得益於湖南省委、省政府用國際視野來謀劃文化産業,確立了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在支援文化産業發展的具體工作中,實行了“政治上放心,管理上放權,工作上放手”的策略。有這種發展環境,湖南文化産業自然可以輕裝前進,實現急行軍式的突破。
我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臺灣的客人:國家已經批准在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建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改革試驗區。我的理解,它就是中國新一輪改革的特區。這個特區,不再只是稅收政策、審批許可權上的特區,而是發展理念、發展思路上的特區。文化産業不耗能、不排污,不正符合“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理念嗎?因此,我相信這個“特區”的建立,對於我們兩岸文化産業的交流與合作,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早段時間,我注意到臺灣政論家南方朔的一個觀點,他認為,兩岸關係近期發展的速度令人驚喜,經貿的、金融的、三通的都漸漸搞定了,有一個沒有搞定的就是文化産業。他認為,兩岸文化事務上的合作要進入制度性安排。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
在今天這個論壇上,我想提一個建設性的建議:湖南和臺灣能不能籌劃一個大規模的文化産業園區呢?我認為,這個園區可以放在“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也可以放在風景優美的世界自然遺産張家界;它的規模應該達到5-10平方公里;它是一個文化産業的項目基地,文化商品的生産平臺;它是一個涵蓋影視製作、民俗旅遊、博物展覽、文藝演出、會展酒店等多功能、綜合性的配套平臺;它是一個針對兩岸文化投資人開放的、並具有多項優惠扶持政策的創業平臺;它是文化創意人才的精神棲息場所,也是經典創意頻繁迸發的文化矽谷;它要力爭成為中國中部地區的文化地標。
當然,我今天只是提出一個設想,勾勒出一個輪廓。具體的內容,有待兩岸的決策者和創業者共同來描繪。為什麼提這個建議呢?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時常感嘆,我們的中華文明,有上游優勢,沒有下游優勢。我這裡所説的下游,指的就是文化創意産業。藍墨水的上游氣象萬千,藍墨水的下游卻有些暗淡和式微。我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軍事的競爭、經濟的競爭將不再是國家競爭的唯一砝碼,文化實力的高低,將會在國家競爭中承擔更重要的作用。而文化競爭所憑藉的,是你有沒有文化産品,能不能佔據文化市場。
臺灣的朋友喜歡講“願景”這個詞,我也不妨講講我的願景。我的願景是:我們這條藍墨水的河流,一定要流向全世界。我認為,現在到了我們實現願景的最佳時期。我本人2000年去過一次臺灣。在臺灣,我走了很多地方,到處都透著一種親近感,其中有兩個地方讓我特別震撼。一個是花蓮的公路,那種地理上的極端,環境上的險峻,氣勢上的決絕,讓我想到了建設者們內心的無比強大,再一次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堅忍不拔和強大的生存能力。
我的第二個震撼留在了臺灣的故宮博物院。我徜徉在中華文化那些不朽的豐碑間,神交歷史,對話古人,感念民族之偉大,敬畏歷史之深邃,驚嘆藝術之精湛。王曦之、米芾這些藝術大師,從歷史的深處走來,飽嘗藍墨水的滋養,給一個民族的血脈增添了如此輝煌的精華。我當時就在感慨,曾幾何時,大浪淘盡了那麼多英雄豪傑和紛擾世事,惟有文化的魅影在穿越了千年的時光隧道之後仍然是那麼地超凡脫俗,讓全球每一個角落的華夏子孫都為之傾倒。
從臺灣歸來,我不禁感慨,在這個地球上,最大的聯繫是文化的聯繫,最大的親近是文化的親近,最大緣份也還是文化的緣份。文化的認同,註定了我們可以攜手共創藍墨水下游的萬千景象。就大陸的情況而言,我的判斷是,三十年的持續改革開放解決了我們的溫飽問題,文化消費的需求將出現井噴式的增長。這是我們兩岸文化企業的共同機遇。
最後我還是要借用余光中先生的話來作一個結尾。我們這裡是藍墨水的上游,請讓我們一起,追尋著藍墨水河流的方向,用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齊心協力,澆灌培育中華文化産業的燦爛之花,獻給這個並不安寧、充滿衝突的世界,為紛紛擾擾的世界文明開出一泓中華文化的清流。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