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扶貧工作中“四個堅持”遼寧阜新市5年減貧51萬人

時間:2010-12-10 09:51   來源:遼寧日報

  12月上旬,記者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化石戈鄉學校看到,過去低矮破舊的校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現代化教學樓。語音室、實驗室、多媒體設備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新教學樓由阜新市房建總公司投資建設,是阜新構建“大扶貧”、調動社會力量扶貧的又一成果。

  阜新的貧困問題曾一度引起黨中央的關注。在國家和遼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關懷下,一場改善民生、消除貧困的運動在阜新大地上展開。連續多年,阜新市政府工作報告對扶貧都做了大篇幅論述。“十一五”以來,阜新實現減貧51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比重由50.08%下降到27.04%。

  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扶貧工作中的“四個堅持”,即堅持瞄準最貧困群體扶貧,堅持抓重點扶貧,堅持參與式開髮式扶貧,堅持扶貧體制創新。

  瞄準最貧困群體扶貧,把陽光送給最需要的人。阜新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阜新縣、彰武縣的西北部山區,對此,該市將扶貧開發的著力點下移到村級,重點扶持371個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使項目村每人平均增加收入800元以上;對1300戶貧困戶實施了移民扶貧,扶持移民戶發展生産項目,確保他們移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在扶貧開發中,阜新市還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扶貧培訓基地的作用,做好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實現智力扶貧,同時形成了“選好産業抓扶貧,搞好扶貧促産業”的良性迴圈。該市的産業化扶貧經驗曾被編入國際扶貧培訓教材,在欠發達國家推介。

  扶貧先扶“志”。阜新市在實踐中強調引導群眾主動積極參與,鼓勵群眾自力更生,變“要我富”為“我要富”,在扶貧思路的確定、扶貧項目的選擇和規劃制定等方面,幹部絕不武斷代替群眾下決定;從市場實際出發,尊重群眾的創造性,大家商量具體項目,讓農民全程參與扶貧。阜新縣紫都臺鄉寶和堂村抓住去年蔬菜價格走高的機遇,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1650元提高到今年的預計2500元,從窮出了名的貧困村到全省聞名的“脫貧明星村”,群眾的創造性起到了關鍵作用。(記者 郭星)

編輯:孫金誠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