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鞍山玉佛苑

時間:2010-12-08 20:21   來源:台灣網

  配殿長廊

  玉佛閣兩側各建有6間對稱的倣古式配殿。配殿建築面積為431.4平方米,高7.55米,屋頂採用園山單檐懸山式結構,屋面蓋綠色琉璃瓦,外廊各立有13根紅漆立柱,墻面為倣青磚瓷面。配殿以旋子彩畫為裝飾,在外廊天花板上畫有120隻飛鶴。在宏大的玉佛閣的兩側,配殿顯得小巧玲瓏,古色古香。玉佛苑兩側有對稱的長廊,分別以“開慧”、“悟真”、“通靈”、“見性”命名的廊亭,是您小憩和拍照的理想去處。如果您在禮拜玉佛之後,選擇長廊作為回返路線,將會品味到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風韻。

  無字碑

  美玉為碑,已不多見,玉碑無字,更是少有。因為圍繞玉石王和世界最大玉佛的故事實在難以用語言表述,玉文化和佛文化淵緣交融而産生的如此眾多的神奇實在難以盡述,我們設立無字碑的意義就在於啟迪人們用心去感悟這裡無盡的神奇和動人的神韻。雙碑均為岫玉所制,呈淡綠色,晶瑩剔透,基底護以漢白玉圍欄。用來馱碑的叫贔屃,傳説是龍的九子之一,它由五種動物的特徵組成:龍頭、獅鼻、龜身、鷹爪、蛇尾,相傳它力大無窮,喜好負重,因此用它來馱碑。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這麼一種説法:摸摸赑屃頭,做事不發愁;摸摸赑屃背,一生享富貴;摸摸赑屃尾,做事不後悔,大家也不妨摸摸它來添增福慧。

  蟠龍玉柱

 

  立柱是古建築的主要構建,立柱不僅具有很強的“力”的功能,而且對建築體的風格、造型起著重要的裝飾作用。玉佛閣有102根立柱,除90根為鋼筋混凝土澆灌、八角棱形大理石貼面的立柱外,另有12根高7.2米、直徑0.9米,以高浮雕手法雕刻而成的漢白玉蟠龍玉柱。蟠龍玉柱以兩根為一組,成對稱式。每根柱上雕有兩條巨龍,為升龍和降龍組成的二龍戲珠圖案。特別是大殿正面中間的兩根,每根雕有兩條大龍、一條小龍。小龍在下面,一條大龍吐出的雲氣中飄然升騰,上面一條大龍俯視著飛騰著的小龍,象徵著“望子成龍”之意。這12根蟠龍玉柱的挺立,使得玉佛閣格外壯觀,這又是玉佛苑建設中的一絕。

  玉佛閣

  玉佛閣是玉佛苑的主體建築,也叫大雄寶殿。高33米,有佛教33天之意,寬66米,進深58米。其規模之大在全國同類型建築中名列前茅。玉佛閣的建築形式,是按照清代營造法則,採用雙層重檐歇山式結構,即在重檐上加檐,形成了造型空間層次上的變化,再配上金黃色的琉璃瓦,使玉佛閣顯得恢弘典雅、雄偉壯觀。玉佛閣的內部結構分三層:一樓為禮佛區,是遊人仰瞻和禮拜世界最大玉佛的地方;二樓為觀佛臺,可從各個不同角度觀賞玉佛;三樓外為觀光長廊,可憑欄遠眺鞍山市區景色。”

  佛面天成

 

  “玉石王”是一塊七彩花玉,各部位的顏色用現有的科學技術尚無法探明,人們擔心將佛面雕成花臉,但雕刻結束時,人們驚奇地發現,佛祖的面部恰恰刻在一塊純凈的墨綠色玉塊上,佛面靈光,神韻倍增,而佛祖的金冠恰逢一塊淡黃色的玉面。在整體上,顏色恰巧搭配成法相莊嚴的釋迦牟尼佛身披黑白相間的袈裟,打坐在蓮花寶座上,周圍七彩祥雲繚繞,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慰藉。同樣,觀音的面部也恰好位於一塊晶瑩剔透的淡綠色玉面上。玉佛雕刻之完美可謂巧奪天工。

編輯:孫金誠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