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地位超過西湖

時間:2010-11-30 15:57   來源:人民網

  核心提示

  2005年12月15日,3位平均年齡79歲的老人聯名致信京杭大運河沿線18位市長,建議京杭大運河“申遺”;2006年3月10日,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提案,呼籲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産項目。

  就在專家、委員們呼籲引發人們對運河“申遺”的再次思考時,3位老人之一、杭州的中國銅建築藝術大師級專家朱炳仁再次“抖”出他對京杭大運河杭州段考察後的大膽設想:如果把京杭大運河看成一個流域,杭州的西溪濕地很可能就是大運河上首個原生態濕地。“假如西溪和運河一脈相傳,將為京杭大運河的‘申遺’添上一個重量級砝碼。”昨天,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羅哲文的秘書從北京給記者打來電話,羅哲文等三位老專家將於今天起,對京杭大運河與西溪的“母子”關係做實地考察。

  西溪濕地可能源於運河 

西溪園區由沿山河、五常港、嚴家港、蔣家港等6條河流縱橫交匯而成,一次偶然的機會,朱炳仁發現園區的水系和運河杭州段全部相通。“京杭大運河有很多分支末流,我覺得西溪濕地可以和京杭大運河看成一個整體,或者説,京杭大運河哺育了西溪濕地。”

  朱炳仁認為,如果自己的設想得到公認,西溪濕地就可能是京杭大運河上第一個原生態濕地,這將給運河“申遺”加重砝碼。“京杭大運河如果要以運河遺産、文化遺産以及景觀遺産‘三結合’的方式進行申遺,就需要找到更多的類似西溪濕地這樣的原生態景觀。”

  朱炳仁同時認為,雖然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京杭大運河”,卻不一定都知道“杭”指杭州。如果西溪濕地和運河的關係得到確認,可提高杭州的美譽度。

  朱炳仁的設想已經引起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孝燮、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兩位老專家的初步認同。昨天,羅哲文的秘書從北京打電話給記者稱,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已與朱炳仁一起乘飛機來到杭州。今天,他們將在政府相關部門的陪同下正式對西溪濕地進行考察。

  京杭大運河地位超過西湖

  “京杭大運河的地位、重要性對杭州來説,遠超西湖。”朱炳仁再次語出驚人。他向記者這樣解釋:古代都城多定於北方,當時主要通過陸路和水路南下。京杭大運河是南北交通要道,“如果把長城看成是‘和平’的象徵,那麼京杭大運河就是‘和諧’的象徵。世界上像西湖般美麗的人工湖泊有很多,全長1794公里的大運河,全世界只有這一條。”

  朱炳元建議,杭州市對於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保護和開發,應加大力度。

  杭州可成為運河申遺“領頭羊”

  京杭大運河跨18個城市,由於各省市按照自己的喜好規劃,呼籲多年的運河申遺就“卡”在這裡,“到頭來大運河就成了一件到處都是花補丁的舊衣服。”

  專家呼籲,運河申遺首先要從18座城市中推選一個代表,作為領頭羊。杭州是運河最南端,保護已經超前于其他城市,如果西溪和運河的關係得到公認,杭州便具備了“領頭羊”的優勢。

  運河保護不要“過頭”

  杭州早就啟動了對京杭大運河的保護和整治,但專家指出,杭州對運河的保護,不是“缺”,而是過頭了。“申遺應盡可能地保持運河原有的風貌。比如,將原本應在京杭大運河上行駛的運輸船隻‘趕’到另外一條河,這樣一來京杭大運河是美麗了,但卻失去了它的運輸功能,成為了一條景觀河,這就是保護過了頭。” 3位專家建議,18個城市對運河保護,除了疏浚外,應著力恢復運河原有的生態環境。“比如,我們在通州那兒就看見一段,是用土地代替了石頭,可以看見羊兒吃草。以絲綢為名的南方,為什麼不可以種些桑樹之類的植物在運河沿線呢?”

編輯:張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