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運河邊的楊柳青鎮

時間:2010-11-30 09:39   來源:人民網

  一雙青筋暴起、骨節突出的手有力地揮舞著鋤頭,暮色中,身後剛剛翻好的土地還帶著濕氣。臨近晚上8點,74歲的農民老漢王學勤扛起鋤頭向家走去。吃過晚飯,洗了洗手,王學勤走進自己的畫室。無論多忙,這是他從不落下的功課。

  不足20平方米的畫室裏,墻上固定著20多張畫板,燈光下,王學勤握著毛筆的手靈活輕盈,每年都能描繪出2000多幅年畫。這些讓他獲得“民間藝術家”稱號的年畫,取名自離他家不遠的楊柳青鎮

  古鎮楊柳青,在天津市區以西20公里,得名于依依楊柳,當地出産的木版彩印年畫讓它早已顯赫於世。

  重現古鎮街景盛況

  與眾多歷史文化名鎮一樣,歷史上的楊柳青有著天然的交通便利,南依京杭大運河,北靠大清河、子牙河,三河環繞下的楊柳青曾是北京以南最重要的驛站。明代,京杭大運河重新疏通,蘇州桃花塢年畫及雕版藝人北上,在其影響下的楊柳青,年畫生産漸成風尚。清中葉即達到全盛,“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並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一個巨型的“連年有餘”福娃娃塑像矗立在鎮裏,金光燦燦,有著典型的楊柳青年畫風格。2002年建成的明清街,是一個倣古建築群,為的是給楊柳青年畫提供一個集中經營與藝術交流的場所。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這裡已經聚集了60多家大型畫店。在戴家衚同、健隆衚同中穿行,身邊的遊客絡繹不絕,其中許多是從各地趕來的商客。建立明清街的初衷正在成為現實,古鎮商賈雲集的街景盛況重現。

  2003年,天津市西青區政府又投資建成了楊柳青年畫館。在楊柳青年畫館的展廳裏,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悠久發展史被清晰地勾勒出來。和許多其他民間藝術一樣,楊柳青年畫有過輝煌,也曾幾近衰亡。

  鎮上的“玉成號畫莊”成立於1926年,是唯一一家堅持經營下來的老字號年畫作坊。年過六旬的霍慶順師傅是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第六代傳人,談起年畫就十分興奮,主張傳統技法的他,嚴格遵照著勾線、刻版、印刷、彩繪、裝裱的五道工序。1992年,為振興年畫,霍慶順兄弟恢復“玉成號畫莊”作坊。在“玉成號畫莊”的院子裏有年畫製作的房間,遊客不僅可以參觀製作現場,還能當一回年畫師傅,在畫師指導下,在雕刻好的木版上涂墨、拓印。

  如今的楊柳青鎮上,除了“玉成號畫莊”,還有“年畫張畫莊”、“古柳祥畫莊”等大型年畫作坊。將年畫與旅遊業相結合,讓更多的公眾了解楊柳青年畫,增強這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生命力,成為當前楊柳青鎮考慮許多問題時的出發點。

  楊柳青的老藝人們

  提起楊柳青年畫,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娃娃抱大魚”的形象,一如楊柳青鎮裏的那個巨型塑像。事實上,年畫的題材眾多,包括界畫、朝衣大像、娃娃樣、時樣節景、財迷樣、十樣錦、吉祥富貴圖、戲出故事等。不僅有“耕織全圖”、“五穀豐登”等反映農民自身生活的,也有來自小説、戲曲的“完璧歸趙”、“水滸忠義堂”等,還有“李白醉酒”、“孔夫子週游列國”等歌頌傑出歷史人物的,當然,也有“連年有餘”、“麒麟送子”等包含著吉祥寓意的。

  年逾七旬的著名民俗專家張仲先生對楊柳青年畫有著深入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植根于農耕文明中的楊柳青年畫,是‘活化石’,是中國文化的沉澱物,又是反映民俗生活的一面鏡子。”

  跟張仲一樣,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的眼中,楊柳青年畫有著極高的價值。農民王學勤畫了幾十年的年畫,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王學勤的年畫引起了馮驥才的注意。那是一種被稱為“缸魚”的年畫,“藍綠的底子上,一條肥頭大尾的大紅鯉魚遊弋其中,綠葉粉蓮,襯托左右,那股子喜慶勁兒,活潑氣兒,討人歡喜的傻頭傻腦的樣子,特別惹眼。”

  缸魚年畫是貼在水缸邊的墻壁上的,如今水缸淡出人們的生活,缸魚年畫也隨之失去市場。作為會畫缸魚的鄉間藝人,王學勤無疑是最後一代了。白天下地幹農活的王學勤,創作時也能夠保持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他對年畫起稿、刻印、手繪無不精通,還經常跑到鄉鎮各處,搜尋流落民間的珍貴年畫遺産,有著獨到的文化眼光。

  在馮驥才“跑畫”的經歷中,還曾遇到一個能畫“五大仙”的老太太,她的畫全是手繪的,因為年歲大的緣故,即便過年的時候,也僅能拿出兩三張來賣。碰到時,馮驥才就會全部買下來。對待這些老藝人留下的珍貴作品,這也是許多人選擇的保護方式。

  走進冬宮的年畫

  “對待文化遺産,頂要緊的是,一無功利之心,二有責任之感。當然還得是性情中人。可是人在哪?”一個俄國人把馮驥才的目光引向了國外。

  1907年5月30日,聖彼得堡著名的漢學家阿克列謝耶夫乘火車由北京抵達天津。隨後,乘船順大運河南下,到達古鎮楊柳青,開始他的“年畫之旅”。後來,阿克列謝耶夫根據此次經歷寫就的《1907年中國紀行》,成為國際漢學界的一部名作。正是這本書向我們展現了一個1907年的楊柳青鎮,以及那時年畫的繁盛景象。當時的楊柳青,畫工就有6000人,每年可生産2000種年畫!“説實在的,我不知道世界上哪一個民族能像中國人民一樣用如此樸實無華的圖畫充分地表現自己。這裡描繪了他們多彩的生活、神奇的世界,有講述傳説、寓言、神話的;有進行道德教育、針砭時事的;有漫畫、桃符、畫謎;還有張燈結綵和披紅挂綠的年畫。”這樣多如花似錦的年畫深深吸引了阿克列謝耶夫,他當場大量購買。其時的木版年畫十分廉價,即便是一張“貢尖”(當年楊柳青人對專門進貢給皇宮的年畫的稱呼),也不過三分錢。

  跟隨阿克列謝耶夫的指引,馮驥才走進聖彼得堡,見到了幾百幅珍藏的楊柳青年畫,這讓馮驥才驚嘆不已。它們雖歷經百年,猶然如新,畫面鮮活,人物繁多,色彩華美,有些畫上還有數百字的題跋,可見當時楊柳青年畫在藝術上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根據統計,阿克列謝耶夫收藏的中國年畫達4000幅,其中包括大量絕版作品,如今全部保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裏,而這批年畫是天津藝術博物館的收藏所無法相比的!阿克列謝耶夫到達楊柳青鎮的時候,正是中國木版年畫的輝煌時代,不僅品種浩繁,而且製作精美。阿克列謝耶夫當年的個人行為為我們保存了一筆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産。

編輯:張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