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07年兩岸春節包機
    本 網 首 頁   |   專 題 首 頁    |    最 新 動 態    |    相 關 評 論   |      圖 片 新 聞    |    包 機 回 顧   
字號:
燕趙都市報:對文化李敖少些娛樂化敘述

  時間:2005-09-23 11:45    來源:     
 
 

  文/之間(河北邢臺)

  李敖回來了。基本可以認定,以李敖為主角的這次“神州文化之旅”,將是今秋最吸引眼球的文化事件。

  李敖是個特點鮮明的人。“幾十年來,李敖罵過人、坐過牢、出過書、娶過女明星。”他是狂狷李敖,風流李敖,灑脫李敖;更是才思李敖,鬥士李敖。然而,雖説其“多面”如斯,但在這次“神州文化之旅”中,對李敖或許只能強調這樣一個身份:文化李敖。

  那麼,在對李敖此行及其本人的介紹傳播上,就理應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對此時的李敖,理當以文化和政治內容上的傳播為主體,而不能過於挖掘其中的娛樂元素。

  但請看看我們的媒體是怎麼介紹李敖的呢?9月20日,我瀏覽了大部分能找得到的新聞,“李敖的初戀情人身份確定”;“李敖笑稱沒體力搞女人還是搞政治”;“李敖笑稱看女人都只像看生物”;“飛機上很老實未抱空姐”;“艷遇不斷,七段情讓人生羨”;“李敖文人新標準:比老婆”;“李敖雙龍抱:抱不平和抱女人”……從這些新聞標題不難看出,這其中有一些委實是太過“八卦”,太過調侃,與此次活動嚴肅的主旨並不那麼諧調。

  我並不反對給公眾一個完整的李敖,也不反對以活潑的形式介紹李敖,更沒有“為李敖諱”的意思。然而,雖則李敖自己也喜歡口無遮攔,喜歡肆情隨性,但是眼前的這個李敖,並不是要來出演一齣戲劇,不是要來做娛樂版的主角——他此次56年來的首次“回家”,在輕鬆的形式之外,也背負著相當的沉重。那麼,對當前這樣一個李敖,難道我們就不能暫時收起那些窺私欲、“八卦”欲,以嚴肅的口吻,介紹和討論些嚴肅的問題?

  更何況,李敖並不只是個“風流才子”,還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錚士,他年輕的時候雖然有一些風流韻事,但他為了反對獨裁亦曾經兩度坐牢。這些,無疑是更為值得大書特書的內容。

  不是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可以作娛樂化敘述。這既然是一次“文化之旅”,還是多些嚴肅的文化內容,少些調笑為好。

  (來源:燕趙都市報)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