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07年兩岸春節包機
    本 網 首 頁   |   專 題 首 頁    |    最 新 動 態    |    相 關 評 論   |      圖 片 新 聞    |    包 機 回 顧   
字號:
記者手記:“敖旋風”的喧囂與冷寂

  時間:2005-09-21 13:22    來源:     
 
    李敖來大陸,情緒起伏最大的無疑是記者們。

  在中國新聞大廈四樓發放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採訪證的辦公室裏,許多大牌記者也放下架子,苦苦哀求多給一張證:“太少了,8場活動只給4張證,夠什麼吃的?像李敖和14個小學同學見面這樣的核心場合還不讓進,這叫我們怎麼整啊?不是白來北京了嗎?”“電視臺拍場面,一個扛機器,一個做文案,這是最少的了,只給一張證,這個違反新聞操作常識啊!”這樣的話反覆説著,一磨就是一個多小時,多半還是鎩羽而歸。為此,有人表示絕望與無奈,有人咬牙切齒,有人恨恨而去……

  “我們怎樣能採訪李敖”成了記者們充分發揮想像力的一道命題。

  中國記協的李安主任告訴我們,這次報名懇請採訪李敖的新聞媒體就有兩百多家,因為採訪場地實在有限,最後只能讓雜誌退場。

  因為媒體的爭相追捧,這位前不久還被人批評説“鬥士漸漸老去”,“有淡出歷史舞臺危險”的七十歲老人,又成為中國文化新聞界最炙手可熱的“話語領袖”,儘管這段時間以來,他為了備戰而閉門讀書,一言不發,任由媒體各自絞盡腦汁勾心鬥角互相PK。

  然而,除了高等院校的精英們之外,大眾對李敖究竟是怎麼看的?李敖説自己以拯救天下生靈為理想,為擔當大道不惜犧牲自己與別人,那麼那些在李敖的想像中接受他犧牲的“大眾們”接不接受他的好意呢?

  記者一下飛機,就抓住不同的“普通人”問個不休,大多數服務員根本不知道李敖究竟是誰,以善於評論天下大勢著稱於世的北京的哥們這回也搖頭了,有位哥們特別有意思,説:“李敖是誰呀,來開演唱會的麼?”

  平心而論,李敖此行確實颳起了一陣旋風,他以七十多歲的身軀配合報紙與電視臺,在文化界普遍乏味的時候,大膽在神州T臺上走秀,勇氣可嘉。然而,作為這股旋風的中心人物,李敖應該知道,他這股風的內外,有冷有熱,他作為話語領袖,還有千萬人遠沒有讓他觸及與領袖。(記者 胡鍵 王雨吟)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