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嘉出生在臺灣,並在臺灣接受大學教育,後到美國攻讀文學博士,目前在北京從事文化工作。聽説李敖要來大陸,她並不感到特別的驚奇。在她眼中,李敖只是一個喜歡罵人的人。
恒嘉説知曉李敖是在讀高中的時候,“當時好像是1990年,臺灣的公立圖書館裏有整套李敖的書,覺得他的書很偏激,當時媒體還沒有李敖的什麼消息。”至於書名,恒嘉已經記不清楚了,“好像全是很誇張的書名,當時覺得他專門寫罵臺灣當局的東西。”
大概到了1996年,恒嘉説她才從媒體上知道有關李敖的消息,“後來被深深感染是在大學的時候看有線電視,在家裏看李敖主持的《笑傲江湖》節目,大概是1997、1998年,當時已經沒有任何禁忌了,李敖穿一件紅色夾克,好像從沒有換過,頭髮和面貌與現在也沒有差別,眼鏡也是一樣,説話風格也和現在相同。”
恒嘉印象最深的是“李敖拿著一隻筆指著他蒐集來的秘聞,聽他説那些臺灣當局要人的八卦”。恒嘉特別強調“很過癮”,“有的還很好笑,但聽多了也就是那麼回事。”
“當時李敖很有名,聽説他的主持費從原先一集一萬台幣到一集500萬台幣,本來沒多少人看他節目,但後來大家都看,那時多是跟同學一起看,父母沒興趣看,覺得他就是成天告人、罵人。”
和內地相同的是,李敖的讀者和觀眾以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或是三四十歲對社會有感觸的人為主,他的全集和節目在臺灣很受青年人和讀書人歡迎。“而且節目名稱一直沒變。全臺灣人都知道他,因為李敖競選過‘總統’。”
臺灣人對李敖的評價算是很高,恒嘉認為“至少他罵得很對”。“李敖是文人,絕對不是政客,政客是阿扁那種人,而政客是很會抓住機會的人,利用各種機會往上爬,但是對人民沒有什麼實際的建樹。李敖是地道的文人。”
而李敖行走神州,恒嘉則認為不會帶來什麼資訊。她認為,內地蠻歡迎李敖,“這邊也都是學生喜歡吧,知識分子可能是看笑話。”
是否喜歡李敖這樣的男性,恒嘉則給了一個不喜歡的回答,“太嘮叨,不喜歡。什麼都要告,他的人生中有太多是為鬥爭而鬥爭,他總是覺得別人都是不正確的。而且人有點老了。”
説到李敖能佔據舞臺的魅力和原因,恒嘉表示李敖可能是代表一種社會良心吧,但李敖如今能在臺灣引起關注的,她認為“現在已經沒有太多了”。(原載9月16日《財經時報》 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