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在他的回憶錄裏談過他是不過舊曆年的,“為什麼不過舊曆年?因為我那時候有一種抱負,要移風易俗,改變這個風氣,改變這個風俗,我認為舊曆年太落伍了,我們應該過新曆年,所以啊我在家裏面就很彆扭。”
李敖調侃中國人的拜年文化:
●中國古代那麼辛苦,那麼做官的怎麼辦呢?到了臘月二十號,大家集合在一起,把這個官印拿出來,供在香案上面,供在臺子上面,燒了香大家磕頭,對這個官印磕頭,然後把這個官印封起來,封起來幹什麼啊?封到第二年的一月十九號,正月十九號再開印,為什麼?不辦公了,我們要放年假了。那出了事情怎麼辦呢?要看什麼事情,殺人案子、強盜案子,這種大案子出來,做官的會出來管,基本上做官的這一年會休息。
●休息也不是這麼好休息的,要拜年啊,拜年等於也是聯絡感情啊,也是拍馬屁啊,你小子做官怎麼拜年呢?不像我們拜年,是初一初二初三拜年,不對的,做官的是大年三十,就是今天晚上去拜年,今天下午去拜年,為什麼?第二天大家都關門了,都不接受拜年的。所以今天我們了解的拜年習慣跟以前不一樣,今天我們拜年是初一初二初三去拜年,不對的,在清朝的規矩,做官的是三十下午晚上拜年。
●拜年怎麼拜呢?不親自去拜哦,坐個轎子,轎子裏面放兩個靴子,就做官的靴子,皮的?當然不是皮鞋。靴子,露出來一看,有人在裏面,事實上這個大官本人不拜年的,那麼誰穿這個靴子呢?兩種,一種是空的靴子,空的靴子呢,就是由這個抬轎的人遞名片,遞賀年片去賀,一個呢裏面坐了個人,什麼人呢?絕對不是別人,而是這個大官的親戚,好比説李鴻章的小舅子這種人,表示我跟他有親戚關係,代表他給你拜年。
●拜年的時候,你不能夠接了我的賀卡以後,請我進去坐,為什麼呢?那是失掉禮貌的,我進去以後,簾子一揭開,轎子原來不是本人,是代表,這個就穿幫了,不禮貌,所以啊不可以這樣啊,怎麼樣?你不可以請我進去坐,我形式上就是給你卡片,給你拜年,表示我人到,禮貌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