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2007年兩岸春節包機
    本 網 首 頁   |   專 題 首 頁    |    最 新 動 態    |    相 關 評 論   |      圖 片 新 聞    |    包 機 回 顧   
字號:
李敖接受專訪 自稱像蔡元培不是政治人物

  時間:2005-09-27 11:20    來源:     
 
 

 
 
 李敖 



白岩松採訪李敖

  東方時空9月26日播出節目《李敖:“敖”遊北京》,以下為節目內容。

  解說:2005年9月19日下午,一再聲明自己“不是懷鄉、不是近鄉、不是還鄉”的李敖終于回到了闊別56年的北京。這天的北京很平常,可說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李敖:我記得很清楚,在五十七年以前,那時候我一個人上了北京的火車到天津搭船來上海。五十七年以後,我終于又回來了,並且還活著回來了,謝謝各位!

  記者:今年過春節那會兒,我正好通過連線的時候採訪您,當時我還問到您,我說什麼時候來大陸,然後您說七十我著什麼急,八十都可以。

  但是你看話音沒落,半年多,說話不算話,為什麼呢?

  李敖:法國伏爾泰那個思想家的故事影響了我,他是八十歲以後才回到祖國,回到巴黎。我本來想晚一點,後來鳳凰電視臺的劉長樂劉老板勸我,他說八十呢,太老了,就把我說動了。畢竟五十六年沒有回來,在飛機上想像的這個家園會是什麼樣,這個我早有心里上的了解,我在臺灣整天搜集大陸的情資,照片一張又一張,對我一點都不陌生。

  解說:李敖,1935年出生于哈爾濱。在他兩歲半時候,為了不做亡國奴,李敖的父親李鼎彝率全家19口人遷到北平,住進了內務部街44號。在李敖的回憶錄中有這樣的文字:從內務部街東邊街口,向左轉朝陽門南街,再向右轉,就是新鮮胡同。新鮮胡同有新鮮胡同小學。這個小學是我的啟蒙學校。時隔62載,2005年9月20日,70歲的李敖再一次踏進了昔日曾經就讀過的新鮮胡同小學。

  同期聲:

  解說:李敖此次的大陸之行名為“神州文化之旅”,在北京,他一次次踏足那些聞名遐邇的文化勝地。

  解說: 9月21日,9月23日上午,李敖分別走進了北大、清華的校園。9月23日下午,李敖踏進了他神往已久的北京法源寺。雖然以前他從未到過法源寺,但通過朋友拍攝的照片和查找資料,寫出了長篇歷史小說《北京法源寺》。

  解說:《北京法源寺》一書為李敖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提名,也是李敖一直以來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李敖常說,他最希望別人給他的定位是思想家加文學家。但在許多人眼中,李敖始終是個與政治過從甚密的人。2004年12月12日,臺灣地區“立法委員選舉”揭曉,李敖以3.3萬票當選。

  記者:過去大家總把李敖這名字跟政治連的在一起,其實那時候多少有點連在一起,但現在您是的確有政治身份的。我聽說您現在最近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在跟這個“軍購”——臺灣的“軍購”來幹,而且目前您是在贏著是吧?

  李敖:是。我先告訴你,我不是政治人物。就像北大的以前的校長蔡元培一樣。人家說你是政治人物,他說我不是政治人物。可是我承認在“軍購”案里面,我是帶頭的。告訴大家,他們都說我們向老美買武器,買多買少的問題。我是說是該買不該買的問題,就是被我查出來,為什麼老美賣武器給我們,我們就是臺灣了,是因為根據一個法律,美國自己擬的,美國在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時候,自己加塞兒,就搞了一個臺灣關係法,說是要Provide,給臺灣防禦性的武器。那現在我就質問老美,這個Provide是買賣嗎?這個字也可能是租給你,也可能送給你,也可能丟在你家門口我轉頭走了,都算。怎麼一定要買賣呢?所以現在他們被我逼得沒辦法,考英文了嘛,這個字為什麼是買賣呢。所以逼得謝長廷他們的行政院長就說,我們兩案並行,也去買也去租。我說凡是購凡是買,都是不合理的。

  解說:李敖始終在否認自己是個政治人物,但李敖卻又似乎與政治有著不解之緣。1949年,14歲的李敖隨家人離開大陸前往臺灣,從此走上了“以嬉笑怒罵為己任”的非常人生。1972年,李敖被臺灣當局以“叛亂罪”判刑10年,後于1976年獲特赦,1981年又因批評臺灣當局,再度被捕入獄1年。1999年,陳水扁上臺後,其“臺獨”野心逐步顯現。于是,李敖又為自己開辟了一個可供他口誅筆伐的新戰場。

  李敖:我舉個例子,在臺灣說,我們要說"臺灣話",可是在語言學上,沒有"臺灣話"這個東西,就是閩南話。我演講的時候,我在臺灣的所謂“立法院”、“國會”,我就問他們,你曉得全世界多少人說閩南話嗎?說你的“臺灣話”嗎?五千六百萬人,臺灣只有兩千三百萬人,包括我李敖在內。即使都說了你的話,外邊還有三千三百萬人說著跟你一樣的話。那些人在哪兒?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南部為主,不全在新加坡,就在那里,你怎麼解釋呢?你如何自圓其說呢?可是這批人也我只是罵他們,他們不敢吭氣。

  記者:然後您提出支持一國兩制。當時旁邊就有人說了,您是真支持還是開玩笑,還是覺得這個詞不錯拿來可以讓別人一下子產生眼球的注意力。

  李敖:當時只有我一個人敢支持,也敢這樣講。因為講得很逗,我說問題根本不在兩制嘛,現在根本就是兩個制嘛。臺灣有臺灣制度,大陸有大陸制度,兩制沒有爭議,爭議的是一國。你覺得你這個國不是大陸那個國,我說美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定條約的時候,在上海公報的時候,都說得很清楚,臺灣海峽兩岸中國人都承認屬于中國的一部分,如果你說臺灣不中國了,不對。可是這些人是混蛋,也不是一時能夠轉得過這個彎來的,把我弄膩歪了,我有點煩了,讓他去吧,就這樣。

  記者:但是您是對反分裂國家法是投了讚成票的,還在那合了影,在人民大會堂。

  李敖:沒有錯,就在大會堂里。我就問了一句,是不是(在這個地方)通過了反分裂法,他們說是,我的感覺覺得很好。好在哪里,告訴你。在臺灣的所謂“立法院”里邊,臺灣的特務頭子“安全局局長”,我就問他,北京的反分裂法通過的時候,你怎麼老罵這個分裂法呢?它有沒有好處呢?有沒有對我們有好處的?他說沒有看到了。我說為什麼你不看?他說哪一點,我說你看,它里面有一條是說:你不臺獨,我就不打你,你臺獨我就打你,反過來說你不臺獨我就不打你。這對臺灣也是好處,你怎麼沒看到呢?

  記者:但今年顯然互動增加了,那您看到了這種互動,怎麼評價它,你希望下一步怎麼前進?

  李敖:好事兒,我讚成。水果來了,我免稅,這都是好事。你招一個一個下去,他都擋不住了,這個有好處,現在不是這樣子嘛,所以臺灣還有個節目很好玩,水果這次免稅,大家知道臺灣水果怎麼去的,是雍正皇帝的時候下命令找的西瓜籽運到臺灣,讓臺灣種西瓜,種了西瓜以後,雍正皇帝說每年給我二十個,其它你們就大家吃了,就這樣子臺灣才有西瓜。想不到引起水果尋根,原來水果就來自清朝的雍正皇帝的那點德政,很好玩。

  記者:最後做一個評價吧,就是一個娛樂色彩更多的帶著文化背景的娛樂之旅呢,還是帶著娛樂色彩的文化之旅?

  李敖:這兩個是一回事。我就覺得我給人家印象就是,這個家夥出來的時候,充滿了歡樂,充滿了笑容,充滿了積極,充滿了戰鬥,充滿了怪招,大家覺得快樂,不是那種死氣沉沉的那種人。我覺得我給別人的感覺,就是一團力量,一團火。

  來源:CCTV《東方時空》;  編輯:秋風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