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畫家感慨大陸地大物博 期來大陸辦個展開畫室

時間:2010-07-02 15:43   來源:台灣網

洪仁堡接受台灣網記者專訪(台灣網 高斯斯 攝)

  台灣網7月2日北京消息 “剛剛來大陸時,朋友説這個地方離下個地方‘不遠’,結果一走就是一個鐘頭,在臺灣説‘不遠’,走路5分鐘就到了。”臺灣著名畫家洪仁堡近日接受台灣網記者專訪時驚嘆大陸地大物博。

  洪仁堡已經來過大陸5次,除了參加兩岸書畫界聯合畫展,還去過福建、江西等地寫生。近期,又在北京參加了京臺文化節。隨著對大陸的了解日漸加深,洪仁堡希望在展覽之外,可以與大陸同行遊歷、寫生、觀摩、交流,並舉辦個人畫展、開設個人工作室。

  感嘆大陸地大物博、物産豐富

  正在北京參加京臺文化節的洪仁堡是于日前接受台灣網記者專訪的。在本月24日至29日,于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的“兩岸書畫情 中華水墨濃——京臺書畫名家作品聯袂展覽”中,洪仁堡的《春》、《夏》、《冬》三幅國畫作品參展。

  從2006年開始,洪仁堡平均一年來大陸一次,最早是參加在福建舉辦的海峽兩岸書畫作品聯展,後來去武夷山、三清山寫生,今年春天又來到江南旅遊。在京臺文化節期間,洪仁堡與眾多臺灣文化界名人還參觀了長城、頤和園、王府井、琉璃廠、798藝術區等著名景點。“這幾次來大陸,總體感受就是大陸地大物博、物産豐富,讓我大開眼界。” 洪仁堡説。

  洪仁堡曾跟隨張大千的徒弟邵幼軒學習繪畫,主攻花鳥畫。“花鳥畫常畫的很多花在臺灣都沒有,或者沒有大陸這邊開得好。”洪仁堡激動地説,“尤其是辛夷花(又稱紫玉蘭),在陽明山或者阿里山只能看到一點點。但我在南京中山陵的走道旁看到百年老樹上開滿了辛夷花,非常壯觀。如果沒有來到這裡,就不會知道這些,也不會想到這麼壯觀的場面。”

  採訪中,洪仁堡不斷感嘆大陸地大物博。“剛剛來大陸時,朋友説這個地方離下個地方‘不遠’,結果一走就是一個鐘頭,在臺灣説‘不遠’,走路5分鐘就到了。”

  望來內地辦個展、開畫室

  洪仁堡説,大陸近些年來“進步神速”,設施很完善、道路很乾淨,而且大陸的朋友非常友好熱情。如果有機會希望與大陸的同行在展覽之外,可以遊歷、寫生、觀摩、交流,“希望不定期地來大陸住一段時間。”

  中央美術學院的薛永年教授曾經在臺灣藝術大學講過課,“我還當他學生,他是一位很有學問的老師,課程非常精彩。” 洪仁堡希望來中央美院進修,跟大陸的前輩畫友交流創作。

  “我自己也要更加努力,爭取在大陸舉辦個人畫展。如果能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不是很過癮嗎?”洪仁堡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放在創作上。他説,如果能把一件事做得很深入,達到一定境界,正如孔子所説,“朝聞道,夕死可矣”。

  在798開設自己的畫室,是洪仁堡的另一個願望。臺灣媒體也曾多次報道798藝術區,很多知名的藝術家在這裡 “安家落戶”,其中不乏一些臺灣知名人士,洪仁堡對此早有耳聞,因此早就有了在此開設個人工作室的想法。

  臺灣與大陸書畫相通、詩文相通

  自小研習國畫的洪仁堡認為國畫是中國傳統的久遠的獨特的一種文明,甚至只用墨就能達到一定的意境,裏面還要有詩的意境、書法的線條,寓意很深,涵蓋很多人生哲理。洪仁堡表示,臺灣在這方面全部傳承大陸,這也體現了兩岸書畫相通、詩文相通。

  洪仁堡舉例説,他在江南看到海棠花盛開後,知道宋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曾在杭州做官,還在黃州寫過《寒食帖》,裏面就寫到海棠花,他立即買了三本的蘇東坡的書看。之前他曾聽説人生有三大恨,其中之一就是“恨海棠不香”。看了這些書後才知道,四川有一種很香的海棠。由此,他才知道為什麼蘇東坡看到海棠花開會聯想到家鄉。

  “這個花不只是花的表像,甚至可以串聯千年,後面的文化意義更啟迪我們心靈,會帶我們到另外一個境界去。” 洪仁堡説。(台灣網記者 肖燕)

洪仁堡為台灣網作畫(台灣網 肖燕)

洪仁堡在京臺文化節上展出的作品(台灣網 李典典 攝)

洪仁堡在京臺文化節上展出的作品(台灣網 李典典 攝)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