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畫家蔣麟:用毛筆讓西方水彩畫展現中國精神

時間:2010-06-30 09:37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華科技大學藝術類專任講師、臺灣畫家蔣麟接受本網記者專訪(台灣網 李徽 攝 )

臺灣畫家蔣麟介紹自己的作品(台灣網 李典典 攝)

  台灣網6月29日北京消息 作為2010京臺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之一,“京臺書畫名家作品聯袂展覽”于24日-29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中心展廳舉行。在參展的100幅作品中,有三幅水彩畫引起眾多人駐足關注,這便是由臺灣畫家蔣麟帶來的《奮》、《凈》、《及》。

  這三幅作品是由西方傳統素材水彩表達中國傳統主題的畫作,最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水彩畫一改以往用水彩筆作畫的慣例,大多采用中國傳統書畫工具——毛筆創作而成。

  蔣麟在28日接受台灣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自己的作品雖形式上是西方傳統的水彩畫,然而卻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在作品的命名上,採用單個漢字來表達豐富的精神內涵,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任教于臺灣中華科技大學建築系的蔣麟老師,自幼學習水彩。他説,水彩畫多以風景、靜物、人物等為題材。而在他的作品全部都是表達自己觀念的想像之作。譬如這次的參展作品《奮》,在畫面的左下方有一隻巨大的黑牛,小牛在它背上奮力一躍,同時小牛上方亦有許多小牛相互映襯。對於這樣的畫作內容,蔣麟解釋説,主要是表達團結合作、努力奮鬥、不懈追求之意。

  較其他畫家的作品而言,蔣麟覺得這次帶來的三幅畫重要的不同之處便是留白。雖然國畫也普遍存在背景留白,但是這些都是一種空間意義上的拓展。而在《奮》、《凈》、《及》等作品中,作者的留白除了空間的釋放外,更多的是讓觀眾能夠得到一種放鬆來舒緩精神上的壓力。

  對於為何選擇用毛筆作畫,蔣麟説,用毛筆的技法作畫,可表現出水彩筆無法達到的效果,能夠更自由地表達觀念,更好地傳達中國傳統精神涵義。

  首次來大陸參加書畫展覽,通過和兩岸書畫名家的接觸交流,蔣麟老師自稱收穫頗豐。他希望,今後兩岸能夠多多舉辦此類的文化藝術交流和其他一系列的接觸活動,通過大家在一起的思想碰撞而産生靈感,共同為促進兩岸交流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此外,身兼臺北榮華獅子會會長之職的蔣麟,還積極從事公益事業。他發揮在藝術方面的特長,服務和推動公眾更多地了解藝術文化之美,同時也努力為兩岸公益事業的交流做著自己的貢獻。(台灣網記者 王偉)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