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斌:解析北京“臺灣街”生意經(圖)

時間:2011-05-10 10:47   來源:北京商報

  4月28日,北京臺灣街正式開街。投入2億元,佔地2.3萬平方米,10年回收成本,這是北京臺灣街招商部總監鄭榮斌的生意經。

  賣臺灣的東西?有臺灣的小吃?的確,這是北京第一條臺灣文化主題的商業街。為加強內地對臺灣的認識,並體驗臺灣的風土民情,國臺辦和北京市臺辦已將“北京臺灣街”作為對臺工作的重要平臺,臺灣霧峰林家“五桂樓”將在此重現,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也準備在此落戶。帶著一份好奇,記者來到了位於石景山區北京國際雕塑公園西南緣的臺灣街施工現場。

  地理位置會是優勢還是尷尬?

  記者乘坐地鐵1號線在八寶山站下車,向南走了100多米就到了臺灣街施工現場,周圍的大型廣告牌上貼著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手書的“北京臺灣街”字樣。由於是星期二,周圍大街上人並不多。

  有專家認為,北京臺灣街進駐以石景山區區政府、北京國際雕塑公園、北京石景山萬達廣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鐵建、萬達廣場五星級酒店等多重城市功能聚集地為中心的CRD核心區,將進一步豐富CRD作為首都休閒娛樂中心區的功能,同時,CRD的飛速發展和日益成熟,也為北京臺灣街的商業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外部條件。但也有業內人士擔心因位於四環外,這樣較偏的位置會使臺灣街的商業效益受到影響。

  北京臺灣街招商部總監鄭榮斌介紹説:“臺灣街預計將在4月28日開街,目前招商工作已進入尾聲。關於位置問題我認為不會對臺灣街造成影響,我們的目標市場是中高端消費的北京市民甚至文化名流,我想只要是熱愛時尚的、對臺灣文化感興趣的人肯定會有意願來臺灣街娛樂消費,加上現在城市交通的快速發展,政府對臺灣街的大力宣傳,距離市區遠是不成問題的。”

  但是也有網友表示質疑,挨著八寶山公墓總是感覺很怪,只要是坐地鐵到八寶山下車的時候總會莫名地感到有肅穆感,而臺灣街離得這麼近,是不是個逛街的好地方呢?業內人士也認為,八寶山一帶本來晚上人就很少,周圍的幾個商業中心還沒有形成商業氣候。因為女性顧客大都喜歡在晚上逛街、逛夜市、吃小吃,她們能不能接受晚間去離八寶山公墓這麼近的商業街去娛樂呢?

  吸取前車之鑒,避免重蹈覆轍

  近些年,兩岸交流頻繁,內地居民也實現了去寶島旅遊的願望,“臺灣街”更是在祖國大陸“遍地開花”,福州、廈門、南寧、南京、廣州等地都建起了臺灣文化主題的特色商業街,但能成功者少,受爭議者多。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廈門臺灣街的“改名事件”,在今年剛結束的廈門“兩會”上,九三學社廈門市委和臺盟廈門市委相繼提出改造臺灣街的建議,希望讓它名實相符,原因是臺灣街長期名不符實,“除了這個街名,在這條街上,很難感受到和臺灣有什麼關聯”。當地居民説。據報道,當年,廈門市政府對於臺灣街是有定位的:融臺灣商品、購物、旅遊、民俗風情、商務等為一體,具有臺灣本土地域特色的中高檔品牌街,兩岸經貿文化旅遊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不過,在隨後10多年的發展中,這裡自然地形成了廈門市建材、手機等商品的交易批發中心,與“臺”字相離甚遠。同樣的,福州等地的臺灣街由於缺乏整體規劃,長期以來名不符實,導致商場店舖産權分散自營,營業收入下降。

  鄭榮斌向記者表明瞭他的觀點,外地是有很多失敗的臺灣街,但北京臺灣街不能因此就退縮,會引進臺灣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甚至在管理上也會運用臺式成功管理經驗,臺灣商業是以精細化經營為主的商業模式,北京臺灣街最初的定位就是一條體量小、服務細緻化的商業街,只要能堅持商品品質、堅持臺灣商品特色、服務品質,就有可能避免重蹈它們的覆轍。不過引進臺灣的商業機制模式是否能夠適應于內地環境,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同時,鄭榮斌也介紹説,臺灣街屆時會有60%-70%的臺灣本土品牌,也會有部分內地品牌出現,因為臺灣街旨在促進兩岸文化商業交流,在一條街上同時出現臺灣和內地的商品,通過競爭來交流,也是件好事。

  鄧麗君主題餐廳是否真是法寶?

  不管北京臺灣街在市民眼中是否有足夠吸引力,但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將要在臺灣街開業的消息著實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因為這將是北京首個鄧麗君主題餐廳。

  鄭榮斌介紹説,在大部分“60後”、“70後”人們的心目中,鄧麗君應該是個傳奇人物,那個時代人的青春年華都是由鄧麗君的歌聲相伴的。2007年上海開了內地首個鄧麗君主題餐廳,異常火爆,因為鄧麗君在內地的歌迷不計其數,而且多數“60後”、“70後”現在都是30至50歲的高端消費人群,市場潛力是巨大的。

  北京臺灣街的這個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是由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所開設的,有關專業人士表示,目前北京的主題餐廳無論是規模還是創意經營都落後於上海,上海的鄧麗君主題餐廳其實自2007年開業以來吸引了不少北京人前去,而F1餐廳、三國主題餐廳也是做得非常成熟,其成功地運用文化經營産業是值得學習的。現在不論對臺灣街商業宣傳還是招商引資上經常強調臺灣街有個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看來經營者已經把它當成了吸引目光的手段,而鄧麗君主題餐廳是否真的能不負重望呢?

  商報實習記者 師興

  -專家視角

  在北京臺灣街期待鄧麗君

  北京大學藝術資本協會會長林天強

  北京有個臺灣街,臺灣街有個鄧麗君音樂餐廳。

  今天的追星族很難理解“60後”和“70後”當年對鄧麗君的青春記憶。

  改革開放之初,從福建和廣州帶鄧麗君的盒帶回內地,不僅是新潮和先鋒的代表,而且要承擔被沒收的風險,因為鄧麗君的歌一度被認為是“靡靡之音”。“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溫婉柔美如鄧麗君,也曾被認為是青少年最大的敵人,這敵人就叫“誘惑”。

  青少年已經長大成人,而當年的誘惑卻未曾消解。鄧麗君曾有個願望就是到北京開演唱會,未能如願。在香消玉殞十多年後,鄧麗君卻又出現在北京。時過境遷,連戰先生來到北京尋根,他為北京的臺灣街題詞,而鄧麗君文教基金會也在北京臺灣街落戶。

  當年我們來到北京,而心愛的人卻遠離海外,空間將情感分割。如今,因為各方的努力,一條時尚的精品臺灣特色街將曾經的愛戀召回,不僅有精品的吃喝玩樂,而且讓我們不禁唱起一首歌,那古老的歌,不知你是否記得,那燦爛的歲月。

  “90後”也許會追捧周傑倫,但是鄧麗君卻勾起主流人群的青春記憶。

  曾經愛過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可以在這片街區重拾記憶。4月28日是值得期待的,因為可以在這天重逢鄧麗君于北京臺灣街。

  林天強對北京臺灣街評點

  地理佈局:★★★★ 空間規劃:★★★★★ 建築風格:★★★★

  業態發展:★★★★ 文化氛圍:★★★★★ 總評分:★★★★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