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范曾撰寫《己醜年祭孔大典祭文》前後

  時間:2009-09-22 17:51    來源:東方聖城濟寧新聞網     
 
 

  “萬山遍列終歸雲橫泰嶽,千載傳承共仰源溯仲尼”。在紀念孔子誕辰2560週年之際,2009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也即將拉開序幕。開幕式暨“孔子教育獎”、“孔子文化獎”頒獎典禮、第二屆世界儒學大會、己醜年祭孔大典、《孔子世家譜》續修頒譜典禮五大主題活動交相輝映,繼去年邀請著名作家金庸撰寫《祭孔大典祭文》之後,今年由著名書畫家、國學大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范曾先生撰寫《祭孔大典祭文》並刻碑流傳,成為文化節一大亮點。關於祭文書就始末,可謂力追天籟之境,無論是范曾先生本人還是孔子文化節執委會工作人員都精心準備,歷時近一年之久。

  國學泱泱,諸大師中選定范曾

  作為紀念孔子對人類文化的傑出貢獻,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的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每年的祭孔大典祭文都是其重要的精華部分,不但要求祭文本身辭藻得體,而且能夠反映出孔子及儒家文化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影響。2008年,邀請到了著名作家金庸撰寫的《戊子年祭孔大典祭文》,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在社會上引起積極的反響,人們對請國學大師為先賢著文的做法紛紛表示了贊同。今年文化節的祭文,將繼續請山東省政府恭讀,並刻在石碑之上,立於曲阜孔子文化園,成為曲阜市內一道永久的人文景觀。因此,邀請哪位大師來書寫祭文也就成了文化節籌備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孔子文化節執委會在國內頂尖的國學大師中甄選再三,最終將目標鎖定在書畫大師範曾的身上。范老今年71歲,擅長中國人物畫,兼長詩文、書法,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終身教授,文學院、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北大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著有《范曾詩稿》、《莊子顯靈記》、《范曾的藝術》、《范曾散文三十三篇》等畫集、書法集、詩集、散文集、藝術論、演講集百餘種,其作品《靈道歌嘯圖》等藏于日本岡山范曾美術館,《八仙圖》等藏于中國美術館,《秋聲賦》等藏于英國伯明翰博物館。80年代被日本譽為“近代中國十大畫家之一”,曾獲得日中藝術交流特別貢獻金獎、香港出版優秀獎、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藝術貢獻獎等多項榮譽。2001年7月,范曾先生撰文並題寫的大型摩崖石刻《水泊梁山記》在我市梁山風景區落成,石刻雄邁清奇,氣勢宏大,蔚為壯觀。在2008年孔子文化節開幕式上,范先生向山東省贈送了大型國畫作品《孔子像》。

  范老對先師孔子極其推崇,去年孔子文化節開幕式上,他在秋雨中以“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講話,把對孔子和儒家文化的感悟傳達給了山東和世界人民。其所畫孔子像濃眉、長髯、雙手交叉在胸前,既有北方人的敦厚,也展現了一代大師的儒雅風範。范老在書法和古代詩文上皆造詣極高,由他來撰寫《己醜年祭孔大典祭文》合禮、合情、合適。

  精雕細刻,書法美文萬古流芳

  2008年孔子文化節剛過,在本屆孔子文化節籌備之初,祭文撰寫一事即被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成為最早入手的幾項重點工作之一。“范老是否會接受邀請,在起初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市委副秘書長、市孔子文化節辦公室主任潘獻華這樣對記者説到。2009年的春節剛過,市孔子文化節辦公室便積極與范老聯絡溝通,先生欣然應邀並接受執委會的建議,撰寫並手書祭文,由濟寧市安排刻碑永存。先生還提出,近幾年祭文慣用“四字一句”格式,表達方式上比較平直,今年想採用賦體寫作,以增強文章的氣勢,表現孔子及儒家學説的致偉之業。工作人員隨後在與范老的聯繫中,提出請他為“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題寫節名,並告知今年擬請山東省省長姜大明恭讀祭文,在祭文體裁和篇幅上請先生斟酌。8月30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守剛赴北京拜會范曾先生,接收了手書祭文,並代表孔子文化節組委會和濟寧市,對范曾先生多年來關心孔子文化節、親撰己醜年祭孔大典祭文表示感謝,邀請范曾先生及夫人參加今年的孔子文化節。范曾先生高興地接受了邀請,並欣然揮毫,為“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題字。9月11日,市委副書記張術平代表姜大明省長赴京拜會范曾先生,遞交了姜大明省長的親筆信,還與范老約定在今年的祭孔大典主題揭幕儀式上現場手書祭孔主題。

  按照既利於觀賞,又易於保護的原則,石碑刻成後立存在曲阜孔子文化園,祭孔大典結束後,請范老同山東省、濟寧市有關領導一同為石碑揭幕,對此安排范老非常滿意。目前,祭文刻碑事宜正在緊張製作中。

  已達極致,不再為其他先賢做文

  “莽莽天宇,八萬里雲馳飆作;恢恢地輪,五千年治亂興亡……”2007年,在中華炎黃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儀式上,范老所著《炎黃賦》被雕刻在炎黃塑像之下。在賦中,范老用485個字包含了中華5000年的文明,喻我華夏不斷繁衍壯大,從混沌初開落筆,抒發對遠古祖先的追思,進而讚美我民族精神之篤誠純真,中華文化之堅貞難亡。而如今范老為“高山仰止”的孔子所著祭文,更是傾注了他極大心血。據悉,《己醜年祭孔大典祭文》全文共654字,從孔子所處春秋末期“禮崩樂壞”的社會背景寫起,孔子逆境而立,倡“為政以德”的治國之道,授民以禮,施民以德,恩澤後世,惠及萬民;繼而又寫到孔子及其弟子所創造的儒家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傳承上的地位,將“樂禮善學,尚中貴和”的儒學精髓貫穿于整個祭文之中。時至今日,日月穿梭,歲月不居而江山有待。孔子以及儒家學説的影響已經超出了中國,超出了亞洲,如今的孔子研究院遍佈世界各地,孔子思想已成為指導全人類進步的智慧之火。

  范老在與市領導和執委會工作人員交談時感慨地説到,他一生中能為被尊為“人文始祖”的炎黃二帝作賦頌文,為“至聖先師”孔子撰文祭之,實則人生中莫大的兩件幸事,無論是從格致上,還是從文化含量上,均達到了極致,以後他將不會再為其他先賢寫祭文了。

 
編輯:李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