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孔子後裔人數超過200萬 外籍後裔首次被錄入家譜

  時間:2008-02-22 15:0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濟南2月17日電(記者劉寶森)據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的最新統計,正在進行第五次修訂的《孔子世家譜》最新收錄的孔氏族人預計將超過200萬人。

  受國際儒學聯合會的委託,1998年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堂弟孔德墉在香港註冊了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開始收集族人資料,進
行第五次修訂。此後,協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50多個續修機構,9年間,陸續收到130多萬孔子後裔的資料。目前,資料登記工作已全面結束。

  據續修工作協會有關人員介紹,這新增的130多萬人是根據繳納入譜費人次計算得出的,已故孔氏族人可免去這一費用,並不包括在這一數字內,加上最近一次修訂的民國譜中的近60萬名孔子後裔,新譜最終錄入人數將可能超過200萬。

  按照明朝以來的慣例,《孔子世家譜》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但受歷史條件限制,只大修了4次,分別在明天啟年間、清康熙年間、乾隆年間,最近一次是在民國時期,收錄近60萬人,由孔德成主持。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孔子世家譜》編輯部主任孔德威説,到2004年底,續修協會已收到至少100萬份後裔資料,本打算停止登記,但後裔入譜願望強烈,從世界各地報送材料的人數越來越多,協會不得不將登記工作延長至2007年底。

  根據目前已登記的後裔資料證實,孔子後裔已繁衍至第八十三代,輩分最小的是“念”字輩的一名10多歲的女孩,現在遼寧省。

  有著2500多年曆史的《孔子世家譜》,不僅反映了孔子後代繁衍的圖景,而且它本身的悠久和完備程度超出了一般家譜,在中國家譜中佔有特殊地位。

  孔德墉説,續修《孔子世家譜》是為了家族,更是為了傳承文化和歷史,是孔子後人必須擔負的使命。孔子家族史與正史、地方史志一樣,是一個國家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世家譜》與同時期的文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據了解,修訂後的《孔子世家譜》的意義已不僅局限在歷史領域,由於新家譜將實現數字化,並被賦予了分類統計功能,對研究儒家學説及人口學、社會學、教育學等方面都將具有重要的價值。

 
編輯:李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