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孔子文化節:對外開放的“邀請函”

  時間:2009-09-22 17:43    來源:大眾網     
 
 

  今年是孔子誕辰 2560 週年,9 月下旬,備受關注的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將在曲阜開幕,這是第26個孔子文化節。

  孔子文化節的前身是創辦于 1984年的“孔子誕辰故里遊”活動,她的舉辦開始向世界揭開了東方聖城曲阜的神秘面紗,許許多多中外遊客踏上了朝聖之旅,到曲阜傾聽“金聲玉振”、感悟孔子文化及儒家思想的獨特魅力。經過20 多年的發展完善,昔日的“孔子誕辰故里遊”如今已成為中華文化對外交流的一項重要的文化盛典,已成為對外開放的“邀請函”。

  孔子誕辰故里遊應運而生

  首屆孔子誕辰故里遊舉行時,現已退休的劉祥德其時是分管文物保護、旅遊、城建等工作的曲阜縣副縣長。劉祥德日前在曲阜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辦‘孔子誕辰故里遊’有很大的時代背景。改革開放之初,曲阜逐漸從‘批林批孔’的陰影中走出來,文革中遭到破壞的‘三孔’也得到了整修。1978年5月 7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在視察曲阜時作出重要指示:“以孔養孔”。1979年3 月,曲阜恢復對外開放。1984年6月 13 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在視察曲阜孔廟大成殿時揮毫留下了‘古為今用’的題詞。紀念先哲、擴大開放、發展旅遊、振興曲阜,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鄧穎超主席視察曲阜後,曲阜縣委非常重視發揮歷史文化名城的作用,3 個多月的時間召開了5次重點研究文物旅遊工作的常委會,作出了舉辦孔子誕辰 2535年紀念活動和成立孔子基金會的決定,並經時任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同意後上報到北京中南海。鄧穎超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指示舉辦孔子誕辰 2535 年紀念活動和組建中國孔子基金會要報中央有關部門批准備案。1984年8月下旬,‘孔子誕辰故里遊’和中國孔子基金會均獲得批准,孔子故里可謂雙喜臨門。”

  “當時我們提出來想借孔子誕辰搞個東方耶誕節,好與西方耶誕節相媲美。後來改為‘孔子誕辰故里遊’,意思是在紀念孔子誕辰時,歡迎客人到孔子故里來旅遊。”

  1984年9月 22 日(夏曆八月二十七日)早6時,鐘樓鳴鐘,披上節日盛裝的曲阜城從沉睡中醒來,孔廟內莊嚴肅穆。上午9時,具有國際性的“孔子誕辰故里遊”在大成殿舉行。

  首屆“孔子誕辰故里遊”在國內外産生轟動效應。當年,從9月 22日到國慶節,來曲阜的國內外遊客較往年驟增,達 3 萬多人次。但劉祥德不無遺憾地説:“唯一不足的就是當時接待條件有限,賓館、飯店少,再加上初次辦節經驗不足,來的客人人滿為患,沒地方住、沒地方吃。”

  孔子像復原揭幕為故里遊造勢

  “孔子誕辰故里遊”開幕式暨孔子像復原揭幕儀式後,大成殿門徐徐打開,來賓們分批走進大成殿,瞻仰新落成的孔子及其弟子的塑像,一睹孔子帝王風采。

  劉祥德介紹説:“孔廟大成殿內原來供奉的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共17尊塑像,是清雍正大成殿大修時,朝廷特選內府匠人塑造的,但在文革中被毀壞。曲阜開放了,但大成殿內卻空蕩蕩的,國內外賓客因看不到孔子形象而深表遺憾。”

  “為了使這些珍貴文物復原陳列,彌補遊客遺憾,國家撥專款對孔子像等17尊塑像進行了復原。修復的孔子像超過了原塑水準。孔子雙目炯炯有神,直視前上方,仿佛正在給學生講經書。孔子像揭幕為故里遊舉辦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孔子熱”波及全球

  首屆“孔子誕辰故里遊”高潮疊起。期間,中國教育學會、山東省教育學會、曲阜師範學院孔子研究所舉辦了為期5天的孔子教育思想學術討論會,來自全國各地的116名專家學者對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哲學、政治思想進行了深入探討,並一致同意成立中國孔子基金會,並公推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谷牧擔任名譽會長,時任南京大學名譽校長、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匡亞明為會長。匡亞明是大眾日報第一任總編輯,他多年鑽研孔子思想,被學術界譽為“孔學泰斗”,著有《孔子評傳》。

  當年9月 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致電山東省委:中央同意以民間名義成立孔子基金會和谷牧同志任名譽會長、匡亞明同志任會長。

  風乍起,吹皺一湖春水。中國孔子基金會的成立掀起了孔子文化、儒家思想研究的熱潮。伴隨著孔子誕辰故里遊、孔子文化節的連年升格舉辦,孔子影響力日漸深遠,“孔子熱”從孔子故里開始波及全球。

  文化盛典走向世界

  首屆“孔子誕辰故里遊”成功舉辦後逐年推陳出新,規模越辦越大,規格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廣。

  1989年2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指示:要利用孔子誕辰連續搞些活動。國家旅遊局據此作出“舉辦孔子文化節活動,每年都要搞”的部署。經山東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有關部門批准,“孔子誕辰故里遊”正式更名為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孔子文化節作為展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作為紀念世界名人孔子之盛典,聯結四海賓朋之紐帶而隆重問世。

  首屆孔子文化節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時間定於 1989年9 月 26 日至 10月10 日,以後每年延續下來。1989 年,為了祭孔方便,又將祭孔時間由孔子誕辰農曆改為陽曆。曲阜專門派人到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請教專家,對古籍所載孔子生日“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進行科學推算,確定孔子的生日為西元前 551年9月 28日,以後祭孔便改在每年的9月 28日。

  孔子文化節向世界打開了了解中華文化的一扇窗,也讓曲阜從這裡走向了世界。據統計,1984 年曲阜旅遊社會總收入為1543 萬元,接待旅遊人數為110萬人次,其中外賓7533 人次;在孔子文化節的帶動下,曲阜旅遊事業由小到大飛速發展,2008年曲阜旅遊社會總收入達到27 億元,接待旅遊人數為730 萬人次,其中外賓達 28萬人次。

 
編輯:李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