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全球“漢語熱”期待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

  時間:2008-12-10 18:0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趙超 吳晶)9日在京開幕的第三屆孔子學院大會為與會者帶來一個好消息:截至目前,全球已建立孔子學院249所,比去年新增47所,孔子課堂總數也達到了56個。這樣的數字意味著,“漢語熱”並不是一時興起,隨著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漢語將被不斷傳播並保持熱度。

  中國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的主要模式是在國家漢辦的統籌和幫助下,由中國大學與國外大學共建。從200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設立到現在,各國孔子學院所在高校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辦學模式,形成了與孔子學院與所在高校競相發展的良性互動。

  2008年,中外方對各國孔子學院的投入達到1億多美元,使得孔子學院的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目前,各國孔子學院共有專兼教師和管理人員2100人,專用辦公和教學場所面積約4.6萬平方米,共用面積9.6萬平方米,大部分孔子學院配備了語音實驗室、圖書資料室,並建立了網站。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副校長韋格納告訴記者,學校所屬的中文研究院拿到了政府提供的1000萬歐元的資助,部分將用於孔子學院的建設。同德國的這所大學一樣,各國設立孔子學院的大學和當地政府都在盡全力為孔子學院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財力: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在辦公場地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又劃撥500平方米的場地供孔子學院專用;美國芝加哥市政府今年專門撥款443萬美元用於支援孔子學院和漢語教學。

  與此同時,孔子學院的共建模式也推動了中國高校與世界各國高校的交流、合作。

  重慶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歐可平認為,中國大學參與建設孔子學院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加快了教育國際化的能力。孔子學院軟體、硬體方面都要求大學做好準備,所有參與人員都需要有跨文化技巧和語言溝通能力。

  據了解,目前中方參與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高校有109所,通過孔子學院,教學、科研方面的交流都較之以往有了極大突破。

  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劉川生認為,“孔子學院只有將自身建設與大學教育品質的提高緊密結合,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孔子學院雖然剛剛起步,但已顯示出有利於大學教育品質提高的趨勢。同時,孔子學院搭建了學科間交叉融合的平臺,有助於提高雙方大學的學科建設水準。”

  與會者普遍認為,孔子學院能夠快速發展的一個寶貴經驗是融入當地社區,根據當地實際需要,發揮自身優勢,豐富教學模式,突出辦學特色。

  一些國家孔子學院將社區內的企業員工作為漢語培訓的對象,形成了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據統計,目前美國開設漢語課的中小學從3年前的200所增加到1000多所,學習漢語的中學生從2萬人增加到13萬人;法國360所主流中小學開設了中文課,學習漢語的學生達2.2萬人。

  孔子學院雖然設立在校園內,卻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輻射到了社區。英國愛丁堡大學蘇格蘭孔子學院舉辦的“時代中國”攝影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在英倫三島持續近10個月,觀眾超過10萬人次,大大提升了孔子學院的影響。

  據統計,目前各國孔子學院已開設各種層次的漢語課程6000多班(次),註冊學院達12萬多人,舉辦2000多場次文化活動,參加者達120萬人。

  如何吸引更多的生源、擴大孔子學院的規模,是本屆大會的焦點話題之一。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趙勇介紹了用先進技術手段打造孔子學院品牌的經驗。通過自行開發的學習漢語多媒體遊戲,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已吸引線上註冊學習者逾萬人。

  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席格倫説,示範課程和文化活動起初可以不收費,這樣可以吸引眼球。同時面對企業的中國文化課程很受歡迎,可以率先實現創收。

  韓國順天鄉大學校長徐教一認為孔子學院應儘量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援。在當地政府的鼓勵下,順天鄉大學所在社區正有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學習漢語,孔子學院的聲譽也逐漸擴展到相鄰城市。

  中國教育部部長、孔子學院總部理事會副主席周濟提出,今後孔子學院應建成“三個中心”,即推廣中心、教學和培訓中心、考試和研究中心,以此帶動和引領當地社會學習漢語,使人們了解中國的熱情持續高漲。

  據他介紹,近幾年,孔子學院總部積極開拓市場,通過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合作,開發完成了38個語種的《漢語900句》廣播和線上學習教材;在英、法、美、澳等國家舉辦漢語教材資源展,向100多個國家上千所學校贈送教材、圖書和音像資料130萬冊;開通網路孔子學院,面向全球提供漢語課程和教學資源,上傳各類漢語多媒體教學資料片2000多集。

  利用電視媒體舉辦的“漢語橋”成為一個品牌漢語推廣項目,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的大中學生和在華留學生參賽,邀請了1500多名國外中小學校長和師生訪華。孔子學院總部還向美國派出中國語言文化講師團,分赴20多所中學舉辦漢語示範課和中華文化講座等活動,受眾超過1萬人。

  據統計,全球已有4000萬非母語漢語學習者。
 

 
編輯:李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