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時代丹墀 全球同祭—近幾年的祭孔大典

  時間:2009-09-22 14:30    來源:濟寧新聞網     
 
 

  建國以來,對孔子的評價經歷了一個大的起伏。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對孔子還是譽毀參半。“文革”期間,孔子則被全盤否定,遭到了有史以來最不公正的批判,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曲阜孔廟、孔府、孔林等與孔子相關的文物遭到空前的浩劫,孔廟從中間被馬路衝開,稱為“腰斬孔廟”,歷代皇帝祭孔的石碑被拉斷,大成殿裏的孔子及四配像被砸碎,孔林裏孔子及後代的墳墓被挖開暴屍,滿目蒼痍,慘不忍睹!“文革”結束之後,隨著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人們思想的解放,對孔子重新評價的呼聲隨之出現,沉寂已久的儒家思想又重新煥發生機。

  1978年5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和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帶領國家7個部委和21個省市自治區的100多位領導來曲阜視察,這是“文革”之後國家領導人首次來到曲阜。5月7日下午,李先念對工作人員説:“下午的活動是拜孔,我六歲就讀孔夫子的書,還學會了作揖磕頭,下午我來參觀,誰不願意來可以不來。”在孔廟,他了解到孔廟“文革”期間被“腰斬”的情況後説,腰斬孔廟不好,外國人都提意見,還是恢復好。在孔林,看到孔子墓破壞的現狀時,李先念氣憤地説,紅衛兵譚厚蘭破壞文物,應該嚴懲!之後,曲阜文物逐步得到修復。1982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總書記到曲阜視察,陪同視察的山東省濟寧市委書記鄭偉民彙報説想恢復孔廟大成殿孔子像,請示報告沒有批復,胡耀邦拍著茶桌説道:“這件事沒有人拍板我來拍板,孔廟大成殿裏的孔子像等要按原樣恢復起來,為旅遊服務,以孔養孔。”1984年,孔廟大成殿孔子像修復工程即將落成之即,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來到曲阜視察,在孔廟題詞 “古為今用”,為重新認識孔子掃清了思想障礙。為了隆重舉辦孔子像復原揭幕儀式和孔子誕辰2535年紀念活動,1984年,曲阜縣委、縣政府提出了開展紀念孔子誕辰活動的想法,經山東省委、省政府報請中央宣傳部批准,定於每年孔子誕辰(西曆9月28日)期間,在曲阜舉行“國際孔子誕辰故里遊”和相關文化、學術、經貿活動。後來,“孔子誕辰故里遊”更名為“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1984年,曲阜師範大學藝術系教師艾春華、江帆夫婦根據歷史資料,按照清代祭孔的規模和形式進行挖掘和復原了《祭孔樂舞》,每年在孔子文化節期間舉辦的民間祭孔儀式上進行表演,那時不敢稱是祭孔活動,只説是倣古祭孔樂舞表演,是一個旅遊項目,不是真祭孔,這樣一直持續到2003年。

  2004年,曲阜市委、市政府突破禁區,舉辦官方祭孔活動,由市委書記張術平帶頭向孔子像敬獻花籃,市長江成宣讀祭文,實現了大陸建國以來第一次政府公祭孔子的突破,在海內外引起了較大震動。

  2005年,祭孔活動由濟寧市主辦,在策劃祭孔活動時,了解到由於孔子的廣泛影響,孔廟在世界各地分佈比較廣泛,最多時達到3000多所,迄今仍有1300多所,許多孔廟都有舉辦祭孔活動的傳統,大膽提出了舉辦“全球聯合祭孔”活動、並由中央電視臺進行多點直播報道的設想,得到了中央電視臺的支援和世界各地孔廟組織的積極響應。2005年9月28日上午,祭孔活動在山東曲阜、上海、浙江衢州、雲南建水、甘肅武威、吉林長春、香港、臺灣各地、韓國漢城、日本足利、新加坡韮菜芭、美國舊金山、德國科隆等地隆重舉行。

  曲阜孔廟的祭孔活動分為明故城開城、孔廟開廟、現代公祭和傳統祭祀等四個部分,公祭活動採用由國內著名儒學專家研討會認可的現代禮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國家領導人、外國駐華使節、國家部委領導、省市領導、海外華人華僑代表、孔孟顏曾聖人後裔代表、國內外儒商代表、全國大中小學生代表、海內外新聞媒體代表等2556名海內外嘉賓出席了祭孔大典。

  與此同時,浙江衢州在孔氏南宗家廟舉行了公祭大典。祭祀人員以新上崗的教師為主,旨在弘揚師德教育。上海文廟舉行了“華夏儒風”詩詞演唱會暨楹聯新作展覽會。甘肅武威文廟舉行了公祭大典和禮樂及六佾樂舞表演。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舉行了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祭孔大典。香港在灣仔伊麗莎白體育館舉行了2556年孔聖誕環球慶祝大典活動,包括孔子誕辰2556年環球慶祝大典、全港中學儒家名言書法大賽等活動。臺北孔廟祭孔大典由馬英九主持,孔子77代孫孔德成擔任奉祀官,臺北市小學生表演了六佾樂舞。已有1600多年祭孔歷史的韓國漢城成均館孔廟與本國243座鄉校共同舉行了祭孔活動,按照中國古代禮制,身著漢服舉行釋典大祭。新加坡華人社團在韮菜芭城隍廟舉行了祭孔活動,讓儒家思想浸潤星洲。德國華人華僑在科隆市郊孔子像前舉行了祭孔活動。美國舊金山灣區齊魯會館在舊金山市政府大廳舉行了祭孔和頒發齊魯會館華裔優良學生獎學金活動。2000年美國加州州長簽署法令,規定每年孔子誕辰日為“加州孔子日”,表明加州的祭孔已獲得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中央電視臺與海內外多家電視臺合作,聯合推出大型直播特別節目—《2005全球聯合祭孔》,直播時間近4小時。在節目形式上,以曲阜祭孔為主線,以海內外有代表性的孔廟為分祭點,用直播報道的形式從孔子誕生地曲阜開始依次介紹全球孔廟的祭孔盛況。節目以孔子思想發展及影響為脈絡,深入詮釋孔子的仁愛、和諧等博大精深的思想精華,啟迪人們一起思考和探索如何解決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資訊化時代後所出現的信仰危機、道德失衡、地區衝突與戰爭、環境生態惡化等一系列新的問題。旨在反映儒家文化在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不可替代的重要影響力,增強海內外炎黃子孫民族凝聚力。中央電視臺1套、4套、9套等頻道在新聞節目中滾動播出,新聞聯播節目做了重點報道,新浪、搜狐、網易等數十家網站開闢專題,幾十萬網民紛紛發表評論,給予很高評價。許多專家認為,這是充分把握孔子在世界的廣泛影響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契機,以國際眼光和思維、高水準策劃的一次全球互動的文化盛典。

  在2006年祭孔大典推陳出新問題上,濟寧市委領導認識到,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在海內外華人中具有很強的親合力和感召力,是中華民族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舉辦以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為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動,一定能夠引起兩岸民眾的心靈共鳴,增強臺灣民眾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歸屬感,成為兩岸文化交流上的一大亮點。就從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大局出發,提出了舉辦兩岸孔子文化交流周活動的思路,並精心設計了兩岸孔子文化交流周的幾項主要活動,之後,與省臺辦一起向國臺辦領導進行了彙報,國臺辦領導對這一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舉辦兩岸孔子文化交流周活動,符合中央關於對臺工作的方針政策,符合國臺辦今年兩岸文化交流年的精神,是站在全局高度、高水準策劃的一項對臺文化交流活動,將兩岸孔子文化交流周活動列入兩岸重大文化交流活動項目。並協調國家廣電總局等有關部門和中央新聞單位,對活動給予支援。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專門成立了直播報道組,對“同根一脈兩岸祭孔”活動進行現場直播。

  9月28日這天,曲阜孔廟和臺灣臺北孔廟、臺南孔廟同步進行祭孔,時序相連、遙相呼應,這是海峽兩岸首次攜手祭祀中華民族的文化先哲。臺北孔廟祭孔大典由中國國民黨主席、臺北市市長馬英九擔任正獻官,濟寧市專門派出了祭孔參訪團赴臺灣參加臺北、臺南的祭孔儀式,向臺北孔廟贈送了商周時代青銅祭器複製件和明清彩繪孔子像;中國國民黨派出祭孔文化參訪團專程來曲阜參加曲阜孔廟祭孔大典活動。在曲阜孔廟祭孔大典上,林澄枝女士受馬英九委託,代表臺北孔廟向曲阜市贈送了臺北孔廟珍藏的祭器複製件,來自臺灣阿里山的原住居民代表從阿里山日月潭取來了故鄉泥土,與取自中華文化標誌城選址地曲阜九龍山的故土相匯,成為來自全國34個省份《中華故土地圖》的第一捧土,表達了臺灣2300萬人民對祖國大陸的深厚感情,表達了根在華夏,情係故土,同根同源,血脈相聯的真摯情誼。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國家有關部委、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的領導出席了祭孔大典,並向孔子像敬獻花籃。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國民黨原副主席林澄枝女士,國民黨副主席章仁香女士,國民黨中央常委潘維綱女士等國民黨祭孔文化參訪團一行12人參加了曲阜孔廟祭孔大典,是國民黨第一次來大陸祭祀孔子。來自臺灣的27個代表團、400多人參加了祭孔活動。全國優秀校長、優秀教師代表、優秀儒商代表、海內外孔孟顏曾聖氏後裔、海內外華人華僑代表等共計2557人出席了祭孔大典。公祭大典由曲阜市市長宣讀祭文、各級領導和貴賓敬獻花籃、舉行祭孔樂舞表演、中學生成人儀式、小學生論語誦讀、海內外百名儒商宣誓六項內容。2006年的祭孔大典活動,對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産的祭孔樂舞注重保持原汁原味,並採用明朝之前的服飾,受到了海內外專家的肯定。根據古代的成人加冠禮等傳統,新增加了中學生成人儀式、小學生論語誦讀表演等活動,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當代中小學生形象地認識孔子文化。為了倡導企業誠信為本,注重品質,守法經營,舉行了百名儒商宣誓活動。

  海峽兩岸電視臺對祭孔活動進行了聯動直播,臺灣中天、東森等電視臺把臺北、臺南孔廟的重要祭孔活動向大陸播送,中央電視臺也把曲阜的重要祭孔活動和北京演播室的專家訪談情況傳遞到臺灣。中央電視臺進行了近5個小時的實況直播,並在1套、4套、9套等頻道在新聞節目中滾動播出。多家媒體對本次祭孔大典進行了現場直播,在2006全球聯合祭孔基礎上,又一次形成了極大的轟動效應。台灣網、新浪網、東方聖城網等數十家網站開闢專題,共有135萬人次點擊了網站專題。網上直播也再創點擊率新高,據網際網路服務商實時監控統計,僅在祭孔大典近4個小時的網上直播活動中,訪問人數就超過40萬、線上人數達到20萬。有近百家電臺、電視臺、報刊及網路記者對兩岸祭孔活動進行了採訪報道。另外,國外重要報刊也給予了報道,在世界新聞界産生了強烈的衝擊。2007年初,海峽兩岸同祭孔子被國臺辦台灣網評選為2006年度兩岸關係十大新聞。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看到兩岸祭孔活動的報道後,專門對此作出重要批示:“祭孔子和祭黃帝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對臺工作相結合;二是和傳統文化弘揚相結合;三是和團結凝聚海外同胞相結合。每年都要好好策劃,爭取最佳的社會效益”。中央領導的批示説明:近年來,高點定位,精心組織辦好祭孔活動,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之舉,與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路是一致的。

  2007年是孔子誕辰2558年,祭孔大典由文化部、教育部、國家旅遊局、中國僑聯和山東省政府共同主辦,以“同祭先師,共用和諧”為主題,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球華人同祭先師、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主題,活動聲勢浩大,影響深遠。

  祭孔大典由山東省政協主席孫淑義主持,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中共山東省委書記李建國率隊祭孔,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姜大明恭讀祭文。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中國僑聯主席林兆樞,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香港金利來集團董事局主席曾憲梓,國家文化部、教育部、國家旅遊局和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等各界人士,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海內外華人華僑代表、學術文化界著名人士等3000多人參加了當天的活動。由省委、省政府領導參與主祭,是2007年祭孔規格的重大提升,新華社評論認為,孔子的地位提升到百年來最高地位;在祭孔大典之前,舉行了具有象徵意義的中華文化聖火點燃儀式,中華文化聖火臺的上部是一個玉琮的形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玉制禮器,下部是巨大的樹根形狀,代表中華文化根深葉茂。由一名孔氏青少年在護火方隊的護衛下點燃,儀式神聖莊嚴,凝聚人心。既説明瞭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幹,又為在濟寧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助力;祭孔活動與人文奧運緊密結合,將孔子的話推薦為北京奧運會迎賓語。主辦方聯合國際儒學聯合會、中央電視臺等共同開展了徵集五句《論語》經典活動,並將其推薦給奧組委作為奧運迎賓語。邀請了十多位海內外著名儒學專家,遴選出了20句《論語》經典,經過廣大網民的熱情參與,最終在4萬多張選票中選出了“5句國人不可不知的《論語》經典”,由山東省副省長黃勝現場贈送給了北京奧組委活動部闞凱副部長,希望孔子的這5句話作為北京奧運會的迎賓語,體現北京奧運會人文奧運的理念,表達禮儀之邦的人民對四海賓朋的熱情歡迎。海內外輿論認為,5句論語是經典中的經典,國人不僅不可不知,而且不可不為!用孔子的話作奧運迎賓語,是中華人文與奧運的最佳結合;同時,祭孔活動也突出了全球華人華僑和海峽兩岸共祭先師的主題。今年的祭孔大典,由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參與主辦,組織了數百名海外著名華人華僑和僑界領袖一齊前來祭孔,同時,港澳臺地區也派出了祭孔參訪團。在祭孔當天,臺灣臺北、臺南等各地孔廟也舉行盛大的祭孔活動,海峽兩岸遙相互應,使今年的祭孔大典成為增強炎黃子孫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的盛典,展示海內外中華兒女同根一脈、同祭先師、共建和諧的大舞臺;這次祭孔大典上,重點介紹了祭孔大典本身的文化內涵。主辦方和中央電視臺的工作者一道,披沙揀金,找到了1957年按照古代禮儀錄製的祭孔樂舞的音像資料和7盤祭孔雅樂的音樂帶,9月28日,中央電視臺在直播節目中對此進行解讀,使人們看祭孔樂舞,能夠領悟到其中的深意,感受中華文化的精美。2007年的祭孔大典再次引起轟動。中央電視臺進行了100分鐘的現場直播,各大媒體都以重要篇幅進行報道,網上好評如潮。在全球各地産生了廣泛影響,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給予高度讚揚和充分肯定。許多接受採訪的領導和嘉賓都認為,2007年的祭孔大典規格之高、亮點之突出、效果之好,對復興中華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山東鄒城有座亞聖廟,是祭祀孟子的,孟廟的正南門“欞星門”內,左右各一坊,左名“繼往聖”,右名“開來學”。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來,從1984年恢復祭孔樂舞以來,特別是2004年正式舉行祭孔大典以來,在孔廟風雨斑駁的千年丹墀(chi)上,瀕臨滅絕的中華傳統文化之花正在甦醒、發芽、開花,中國正在拍打掉塗抹在文化聖人孔子身上的爛柯污泥,重新收拾起對民族文化的信心。經過了兩千多年風風雨雨的祭孔大典,伴隨著中華文化復興的節奏翩翩起舞,再次成為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凝聚民族之魂、擴大中華文化影響的“國之大典”,千年禮樂重放光華!

  祭孔大典不啻為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場洗滌污穢的風暴,一幕激烈交鋒的大戲,一場回歸傳統的壯舉!1997年的香港回歸和1999年的澳門回歸,是主權的回歸,讓世人舉國狂歡,而中華文化的回歸與復興,是繼往,更是開來,意義將更加偉大而深遠!

 
編輯:李傑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