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風情
 
 
  來源:      日期:2006-09-17 18:37

 

 
風俗:
  曲阜居民長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和封建道德的熏染,具體表現為:一方面是民情淳厚樸實,尚勤儉,守本分,講孝道,重禮儀;另一方面是重農輕商,戀土守業的觀念頗重,在婚嫁、喪葬、傳統節日等習俗中多有迷信色彩。

方言:
  【方言】 曲阜方言隸屬於北方方言系統的中原官話區,與普通話相比較,共同的方面是主要的,不同的方面主要表現在:曲阜方言的語音系統比較簡單,單字音係聲母21個,韻母36個,聲調4個,單字音節約1041個。方言的語音聲母中沒有卷舌音zh、ch、sh,故質、吃、詩分別讀作瘓、疵、絲,這是曲阜方言中最突出的語音特點;詞彙方面,與普通話義同而形別的詞彙不少,方言詞綴、疊音詞比普通話豐富;語法方面,方言裏除與普通話相同的代詞外,還有俺、恁、麼兒等,方言副詞數量較多。曲阜方言內部的一致性較強,但亦有所差異。按中古精係山臻兩撮合口三等字聲母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南、北、中三個區。

生活習俗:
  主食:曲阜人民向以煎餅、麵食為主食,煎餅種類較多。麵食有饃饃、燒餅、油餅、包子、麵條等。居民就餐一向有喝糊粥的習慣,待客以茶為主。

特色飲食:
  【孔府宴】 孔府宴是歷代衍聖公府內的宴席,又分為壽宴、花宴、喜宴、迎賓宴、家常宴等多種。集全國各地之精華,匯魯菜之大成,其特點是色、香、味、形、名、料等俱佳。孔府宴席講究排場和華貴,其中最華貴的是迎賓宴中的清代滿漢全席,是專門招待皇帝和欽差大臣的盛宴,一席宴有404件造型各異的錫制食具,上196道名菜佳肴。“膳食孔府宴,勝過活八仙”、“不食孔府宴,枉來曲阜遊”是中外佳賓對孔府菜的高度讚譽。

  【孔府糕點】 孔府糕點是源遠流長、世代相傳的一種獨具風味的糕點,分外用、內用兩大類,其特點是講究現吃現烤,求其色、香、味、形俱佳。外用糕點主要用於進貢、饋贈、恩賞,內用糕點分為應時、常年、到門、宴席、節用五類,各類皆獨具特色。應時糕點,是根據各種花卉開放的季節變化而精工製作:有春季的藤花餅、百合餅;夏季清熱解毒的薄荷餅、荷花餅、綠豆餅;秋季的菊花餅、桂花餅;冬季的蘿蔔餅、豆沙餅等。常年食用的有大酥合、菊花酥、百合酥等。到門糕點是專作賓客到府款待用,如一口盅、棉花糖等。宴席用的糕點,是根據宴席的性質而做,如壽宴用“壽”字餅、“如意”餅等。節日糕點則有元宵、月餅、巧果等。

  【泗河熏豆腐】 熏豆腐是曲阜城北泗河兩岸獨有的傳統名吃,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其特點是愈煮彈性愈張,清香彌重,風味特殊。熏豆腐可涼拌、燉煮,也可切成薄片,稍加鮮辣椒炒制。另外,集市上設有許多熏豆腐鍋,把熏豆腐與肉塊放入鐵鍋內,加水沒蓋,再加整辣椒、茴香、花椒、桂皮等佐料燉煮,即成“五香油辣熏豆腐”。上市者多以熏豆腐為佳肴,佐餐。
  【曲阜酒】 曲阜酒即古之魯酒,皆用優質地下礦泉水所釀造。釀酒是用人工池代替自然池,“小麥曲,高梁料,泥巴池”是釀造的三大條件,傳統工藝是礦泉水、老五甑,釀出的酒屬於優質濃香型大曲酒,具有喝香、聞香、回味香“三香”和香正、味正、酒體正“三正”的特點。因此,曲阜酒得以在古今中外白酒市場上久孚盛名,長盛不衰。

編輯:輕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