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來源:      日期:2006-09-17 18:33

 

  早在五六千年前,華夏、東夷兩族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炎帝、黃帝、少昊徙都於此。曲阜,商為奄國都,周為魯國都,西元前249年楚滅魯始設魯縣,西元584年定縣名為汶陽,西元596 年初定縣名為曲阜。因“魯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里”而得名。627年併入泗水,634年恢復曲阜建制,1012年更名為仙源,1129年又恢復曲阜縣名。1945年底曲阜與泗水並稱曲泗縣,1946年春曲、泗分治。1958年將滋陽併入曲阜,1962年初仍按兩縣原行政區域分治。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曲阜縣,設立曲阜市。

  曲阜是一座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的東方聖城,不僅誕生並養育了孔子、顏子、孟子,還誕生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炎帝曾以曲阜為都,舜帝在曲阜作什器,少昊帝葬于曲阜。全市擁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余處,孔府、孔廟、孔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曲阜先後被列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之一,成為獨具特色和中華民族情感色彩的旅遊勝地,2004年接待中外遊客400萬人次,旅遊社會總收入12億元。

編輯:輕晨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