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時期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八派之一。孟子是孔子之後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主要發展了孔子關于"仁"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思想和"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並以人性本善的"四端"說和"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的天人合一論,為仁政學說提供論證,從而把孔子思想發展到一個完整的思想體係。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于孔子的"亞聖"。唐代韓愈把孟子看作孔子儒家"道統"的真正繼承者;北宋時,《孟子》一書上升為經,被列為《九經》,南宋朱熹把《孟子》與《論語》、《中庸》、《大學》合並稱為《四書》,從而確立了《孟子》的經典地位。近有學者認為,"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樂正氏之儒",應該只是一係(參見郭沫若《十批判書·儒家八派的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