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子簡介
 
 
  來源:      日期:2006-09-14 15:22

 

  顏回(前521-前481),字淵,一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都城(今曲阜)人。係顏路(孔子早期弟子)之子,他出身貧寒,自幼生活清苦,卻能安貧樂道,不慕富貴;性格恬靜,聰明過人,長于深思。聽孔子所講的許多高深道理,他能完全理解,且能“聞一知十”成為孔子的得意門生。

  顏回跟隨孔子周遊列國,過匡地遇亂及在陳、蔡間遇險時,子路等人對孔子的學說都 產生了懷疑,而顏回始終不渝,並解釋道;“老師的理想很高,學問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採用,這正是他們的恥辱。”孔子聽生很高興。

  顏回素以德行著稱。嚴格按照孔子關于“仁”“禮”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稱讚顏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他終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現一個“君臣一心,上下和睦,豐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鹹服,天下安寧”的無戰爭、無饑餓的理想社會。

  公元前481年,顏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魯城東防山前。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極為悲痛,不禁哀嘆說;“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一生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語,收集在《論語》等書中,其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後世尊其為“復聖”。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