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寧是孔孟之鄉,是太昊、少昊、伏羲、軒轅黃帝和孔、孟、顏、曾、子思五大聖人的故鄉,是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發祥地之一,在中國文化版圖和世界文化格局中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形成了獨具特色、具有多元性和兼容性、豐富多彩的濟寧文化。在這里,“雅”文化與“俗”文化並存,上層文化與下層文化並存,“武”文化與“文”文化並存,山文化與水文化並存,儒、釋、道並存,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濟寧文物古跡眾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60多處,市級145處。主要有曲阜孔廟、孔府、孔林;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的少昊陵,軒轅黃帝出生地——壽丘;鄒城孟廟、孟府、孟林和明代地下宮殿朱檀墓;微山伏羲廟、殷微子墓、漢張良墓;水泊梁山遺址;被稱為“漢代歷史百科全書”的武氏祠漢畫像石;市區鐵塔寺、聲遠樓、漢碑群、太白樓、漢任城王墓等。濟寧不僅人文景觀眾多,文化底蘊豐厚,而且風光旖旎,山水相映,河川交錯,兼具北方城市和南方水鄉特色,素有“江北蘇州”之美稱。曲阜九龍山、九仙山、石門山風景秀麗;鄒城嶧山奇石林立,被譽為“岱南奇觀”;泗水泉林千泉匯映、涌泉如林,被譽為“海岱名川”;微山湖“千頃湖光遠,碧水連天邊”。   濟寧交通便利,經濟繁榮,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康熙、乾隆屢次南巡幾度駐蹕濟寧,留下了大量詩文手跡;無數文人騷客,或親臨遊歷,或歌賦頌之。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就曾于公元736年至759年居住濟寧,長達23年之久。在這里,李白寫下了大量的詩篇。他在《東魯門泛舟二首》中寫道:“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回。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他用自己的詩篇謳歌旖施的山水風光,讚美勤勞的濟寧人民,描繪繁榮的商貿景像,抒發豪邁的性情風格。他長期居住在賀蘭氏酒樓,飲酒賦詩,交朋會友。公元861年吳人沈先為該樓篆書“太白酒樓”匾額,並作了《李翰林酒樓記》一文。賀蘭氏酒樓,就是現在的太白樓。太白樓座北朝南,歷經千載,傳名于世,俯瞰著古老的運河,現已成為濟寧市主要名勝古跡之一。   濟寧市在城市建設中,注重優化生態環境,美化生活環境,為市民提供一個四季常青、清水環流、陽光明媚的城市。截止2000年底,我市的市區污水處理工程進展順利,已累計完成投資2.9億元,整體工程已完成60%。市區綠地面積1014.5公頃,綠化覆蓋率33.71%,人均佔有綠地5.46米2。前方左側的這片綠地是仙營綠地,佔地6.5萬平方米,是以植物造景為主的大型開放式綠地。中部核心廣場有隱藏式音樂噴泉,與周圍燈光音響交相輝映,為市民緊張的工作生活之余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娛樂場所。   濟寧高新技術開發區創建于1991年,1992年5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面積56平方公里,經濟實力居全省11個高新區第三名,經濟增幅連年保持在50%以上,其創業中心已進入全國20強。濟寧高新技術開發區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城市創新和體制創新,不斷完善投融資體制和創業環境,構築科技創新孵化體係,實施“一區多園”的區中科技園戰略,先後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美國密蘇里南方洲立大學和臺灣遠東技術學院等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創建了一批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主導產業的科技工業園。  編輯:輕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