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寧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商業名城。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東接臨沂地區,西鄰菏澤地區,南與棗莊市和江蘇省交界,北與泰安地區接壤。面積10685.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905平方公里。全市轄12個縣市區,總人口750萬,有漢、回、滿、蒙古、朝鮮、布依等多個民族。   濟寧市距省會濟南市140公里,素以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聞名,是著名的孔孟之鄉,歷史上被譽為“東魯之大郡,水陵之要衝”,有“江北小蘇州”的美稱。周屬任國,秦設任城郡。漢置任城縣。宋為濟州。元至元八年(1271年)濟州升府,更名濟寧,後又升府為路。清雍正二年(1724年)濟寧州改為直隸州。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縣。1946年始設濟寧市。1953年設濟寧專區。1983年地區撤消,升為地級市。   濟寧市地處魯中低山陵和魯西平原交接地帶。地勢東部高,中部洼,北部、西部為平原。境內無高山。濟寧的水資源得天獨厚。全市河道眾多,交叉密布全境,流域面積在5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1條,總長1516公里。主要有京杭大運河,洸府河、泗河、趙王河、洙水河、蔡河等。濟寧市南部的南陽、昭陽、獨山、微山四個水域相聯的淡水湖泊,統稱南四湖,總面積1178平方公里,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湖區水質肥沃,光照充足,餌料豐富,盛產魚鴨、水貂、藕、蓮子、芡實、菱米、蘆葦等。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並有花生、棉花、豆類、谷子、薯類、煙葉、紅麻等,其中水稻、紅麻產量居山東省之冠,約佔全省50%。魯西黃牛、小尾寒羊,大蒲蓮豬、青山羊等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地方良種。   由于濟寧市歷史悠久,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所以人文景觀和風景優美的自然景觀眾多。全市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其中鄒縣的孟廟、孟府、孟林、明代朱檀墓;嘉祥武氏祠的漢畫像石;鄒縣鐵山摩崖石刻;微山島上的微子墓、張良墓;濟寧的太白樓、聲遠樓、漢碑群和濟寧鐵塔以及梁山好漢起義的根據地等,都具有較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濟寧的自然風景另具特色,岱南奇觀峰山,美麗富饒的南四湖,令人陶醉的古運河,流水潺潺的泗水泉林。特別是微山縣境內的南四湖,碧波浩渺,漁帆點點,每年7、8月間,10萬畝荷花連成一片,一望無際,景色迷人,十分壯觀。一年一度的國際孔子文化節、國際水滸節、荷花節等大型活動,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中外遊客。   濟寧市礦藏資源品種多,儲量大。以煤的儲量最豐富,達21億噸,是中國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微山湖畔剎山一帶的稀土礦,品位高,為省內唯一稀土礦資源。其它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銅、鉛、石灰石、重晶石、磷等30多種。   濟寧市交通四通八達,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目前,京滬鐵路縱貫南北,新石鐵路橫穿東西,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運的主體網絡,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古城濟寧已成為一座正在崛起的發展中的工業城市。 編輯:輕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