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雞年
 
天南地北:雞年將至漫説雞

  時間:2005-02-04 14:16    來源:     
 
 


  中國的文化遺産浩如江海,幾乎所有的動物都被吸納進來參與表現,得到充分的渲染。但是很多動物難與雞相比擬,這是因為雞與人類息息相關,深受人的喜愛。

  金雞,是人們對雞的美稱,同時還認為雞是從天上降臨人間的吉祥物之意。《春秋運鬥樞》説:“玉衡星散為雞”,又叫金雞星,是以鳥的姿態出現。

  《太平禦覽》引《春秋説解》也説:“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雞之為言佳也,佳而起為人期,莫寶也”。闡説了雞的特點及德性。

  後來《韓詩外傳》進一步稱讚雞為德禽,認為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周亮工《書影》記載:“正月一日,貼畫雞。今都門剪以插首,中州畫以懸堂,中州貴人尤好畫雞于石,元旦張之,蓋此地乎雞為吉,俗雲室上大吉也”。

  至今民間常見畫有一隻雄雞立於石上的吉祥圖,因石與“室”諧音、雞與“吉”諧音,所以此圖名為《室上大吉》。這種“元旦畫雞于室”的民俗,寄寓“雞鴨滿欄、金雞獨立”的良好願望。

  雄雞司晨,守夜有時,因而古代帝王以“雞為侯”。雄雞雞冠高聳、火紅,故視其為吉祥,以“冠”諧音“官”,繪“冠上加官”圖,為雄雞和雞冠花的紋圖,應用在畫圖、傢具、雜器,以祝升遷、騰達。

  昔日常見“五子登科”圖,畫有一雄雞和五隻雞雛相戲于窠的紋圖,以“窠”諧音“科”,美其寓意:五子登科,此圖亦題“五子高升”。這些畫在辭歲迎新年之時,寓意吉利發達。

  古人不僅把金雞啼曉當成國家大事,還創造了一系列和雞有關的典故。最著名的而現在常被引用的,如表達報國之赤誠的成語“聞雞起舞”,據《晉書》載,西晉祖逖和劉琨為司州主薄,兩人白天一起議論國家大事,晚上同榻而臥,祖逖在半夜一聽雞叫,就叫醒劉琨起身舞劍:“此非惡聲,因起舞”,後來用以比喻有志者及時奮發。“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源出漢代王充《論衡》,説淮南王劉安。崇信道教,學道成仙,家中雞犬也隨之升天,後人便把攀附權貴的人稱之為“淮南雞犬”。

  凡是形容“顧影自憐”,“孤芳自賞”的人,常用“山雞起舞”這個掌故。三國魏武帝曹操,有人獻給他一隻山雞,曹操要山雞起舞,山雞不舞,公子蒼舒想了一個辦法,叫人拿一面大鏡,山雞對鏡照見自己美麗的羽毛,便得意起舞,結果“不知止而死”,因而清末黃遵憲有詩:“山雞愛舞鏡,海燕貪棲梁”。

  值得一提的是明窗攻讀的典故“雞窗”:據《幽明錄》載:“晉袞州刺史沛國枕宋處宗嘗買得一長鳴雞,愛養甚至,恒籠著窗間。雞遂作人語,與處宗談論,極有言智,終日不輟,處宗因此巧言大進”。

  此後,人們就以“雞窗”當作書房的代名詞。唐人羅隱有詩:“雞窗衣靜開書卷,魚欄春深展釣絲”。

  雞年將至,把這些文化點滴撮出,聊備一樂也。(文:蔡行健)  

                          (責任編輯:月光)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