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
 
春節的禁忌

  時間:2005-02-04 15:06    來源:     
 
 


  臺灣:

  為了求取新春的吉利,舊時在臺灣有若干的禁忌要遵守。例如:忌打破碗盤,若不慎打破,則以紅紙包上碎片,新年後丟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錢銀一大堆”。又忌元旦食粥。據説只要元旦吃粥,這一年中出門一定會遇到壞天氣。

  臺灣春節禁忌頗多。正月初一不能洗衣,不能動刀,不能説不吉利的話,不能在井中打水,好讓“井媽媽”休息一天。如果小孩失手打破碗碟,要説“歲歲(碎碎)平安”或“落地開花”之類的吉利話。

  已嫁的女兒若在正月初一歸家,會使娘家變窮,所以要到初二才能回娘家。作媳婦的一大早就要準備便當,偕同婿、子女回娘家。“返外家”不得空手,多半要準備一些禮物。女兒帶回的外孫,則由外家贈送雞腿,或用紅絨繩係古錢,挂在外孫的頸上,稱為“結衫帶”。這些古俗現在已被紅包所取代。

  正月初三,俗稱“赤狗日”,俗信此日不宜外出、宴客。若犯此禁忌,則終生赤貧。所以經過了初一、初二兩天的忙碌後,大家在初三都會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臺灣民俗傳説這一天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因此大家都要早早熄燈睡覺,讓老鼠沒有燈光,無法辦喜事,免得這一年生下一大堆鼠子鼠孫,吃光糧食、破壞傢具……

  臺灣許多地方的客家人,在正月初一的早餐都要吃素。據説年初一吃一天素,等於全年吃素。但是年初一常有親友來訪,光以素食款待也不太方便,後來便簡化成了只吃早齋。初二婦女回娘家時,照例要帶一些禮物回去孝敬父母。初三“送窮鬼”。以前人認為初三以前掃地、倒垃圾會把財富也都掃出去。所以,一直要到年初三,才將垃圾收拾起來,拿到郊外燒掉,稱為“送窮鬼”,據説這樣就可以窮去富來。

  大陸: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語言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説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兇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場的人就得馬上説上兩句吉祥的順口溜(如"缶(瓷器)開嘴,大富貴"等)來彌補。
   
  這一天米缸不能空著,以免一年之中有 斷炊之虞。忌灑水、掃地、倒垃圾,這叫做"聚財"。因為潮汕 人在這一天,往往將水、士視作"財氣",將垃圾、糞便視為"肥 水",灑掃、傾倒垃圾,唯恐把"財氣"掃走、倒掉。與此同時,潮汕人在除夕將大小水缸裝滿之後,就舉行封井儀式。即用一個大的簸箕將井面蓋住,然後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開簸箕,因為人們往往將水視作財水,一揭開簸箕用水,豈不意味著財氣外流?近年來由於用上了自來水,往往是這裡在舉行封井祭神,那裏卻擰開水龍頭,讓水嘩嘩直流。因此,蓋井禁取水一俗已經徒有形式而已。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認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麼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到府討債,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裏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 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裏帶來不擇。同時, 忌該天理髮,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髮同辦喪事聯繫 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準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藥。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藥不斷。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説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於一年;另一種是暗喻指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

                           (編輯:趙芩)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