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春要聞     看春晚     兩岸春節往來     海外共慶     話説春節     各地新春     長假休閒     Happy New Year
 
字號:
“明天是個好日子”──四川都江堰市向峨鄉群眾喜迎新年

  時間: 2009-01-25 09:16     來源: 新華網     
 
   

  1月22日,在壩壩宴上,一名正在上菜的大媽樂得合不攏嘴。     都江堰市向峨鄉石碑崗、新莊子和董家新院子是四川災區首批建成交付的統規統建永久性住房安置點。春節來臨之際,向峨鄉的831戶2399名群眾搬入新居。當天,董家新院子的400余戶1500多名群眾擺起壩壩宴,慶祝喬遷之喜。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攝 

    新華網成都1月24日電 題:“明天是個好日子”──四川都江堰市向峨鄉群眾喜迎新年

    記者 周英峰

    “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明天是個好日子,打開了家門咱迎春風……”24日中午吃完“壩壩宴”後,68歲的賈正芬老人與下鄉慰問的幹部一起唱起了這首歡快喜慶的歌曲。

    白色的外墻,木質的屋頂,主屋和廂房具備,四川都江堰市向峨鄉鹿池村村民賈正芬地震災後新建的家,呈現典型的川西民居特色。門口兩側張貼的對聯,屋檐和院內桂花樹上懸挂的小紅燈籠,為這個乾淨整潔的家增添了節日的氣息。

    大地震毀壞了賈正芬1999年建造的家。從8月25日起,在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援下,老兩口和幾個女兒女婿,一磚一瓦地自建起了這幢新居,並在元旦前搬了進去。

    “政府給了一部分,銀行借了一部分,女兒女婿們拿了一部分,房子花了17萬多元,我現在住著很舒服、很踏實。”賈正芬説起自己帶領一家人建房的經歷,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

    冬日的陽光照在庭院裏,白色的小狗安穩地趴在主人腳邊,賈正芬的幾個女兒和親友們忙著招待遠方來的客人。“這是‘好日子’牌煙,不抽也拿著!”賈正芬的三女婿不斷給大家散煙、斟酒。

    女兒女婿有的在深圳打工,有的在成都工作,賈正芬一家在向峨鄉鹿池村,條件相對較好,選擇了自己原址重建房屋。而向峨鄉95%的農民,選擇的是統建統住。

    “農民只是把自己的宅基地拿出來,就能不花一分錢住進水、電、氣、光纖都入戶的居民樓。這種配套以前根本想像不到,現在農民的生活條件至少前進了20年。”向峨鄉黨委書記羅鴻亮介紹説。

    在向峨鄉的道路上,不時會碰到群眾用農用車拉著傢具搬遷新居。在石碑新村、棋盤村等這些已建好的永久安置點,賣家用器具的攤點,樓房陽臺上懸挂的紅燈籠,都顯示這裡正在經歷喬遷之喜。

    記者見到棋盤村的文碧玉一家時,他們正在忙著往家裏搬運剛買回來的新沙發、新衣櫃。“這些東西花了一萬多元,裝在化肥袋子裏的衣服有地方放了,家裏人也不用再睡木凳子了。”文碧玉説。

    地震之前,文碧玉和她的丈夫在附近的磚廠打工,兩個人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裏還有少量的田,用來種獼猴桃。地震給這個四口之家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這次買傢具也不得不借了4000多元錢。

    “該買的東西還得買,生活還要好好過,年一過我們就去磚廠幹活,借別人的錢今年肯定能還上。”文碧玉笑著説。

    據羅鴻亮介紹,在向峨鄉16個安置點中,已經有3個點開始迎接受災群眾搬遷,實現人們住新房過新年的願望。今年6月份左右,其他村民也都會從板房搬進這樣的樓房。

    整潔的社區環境,充滿鄉土風格的設計,每人平均35平方米的面積,上下兩層的設計,功能完備的廚房和衛生間……這一切,讓人們對仍住在簡易房裏的受災群眾的未來生活有了充分信心。

    “我們不光在考慮群眾的住房問題,也在制定農業、服務業的發展規劃。”羅鴻亮説,獼猴桃、中藥材、茶葉、食用竹筍這些優勢産業形成規模後,再加上旅遊業的發展,2015年向峨鄉群眾的每人平均收入,就有可能超過成都市的平均水準。

    “揮別難忘的昨天,笑迎美好的明天”,離開向峨鄉時看到的這幅標語,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當地群眾的信心、勇氣和力量。

 
編輯: 董潔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