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春要聞     看春晚     兩岸春節往來     海外共慶     話説春節     各地新春     長假休閒     Happy New Year
 
字號:
中國老百姓的牛年願景

  時間: 2009-01-25 09:11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 題:中國老百姓的牛年願景

    新華社記者 桂濤 張舵 張興軍

    “鼠”去“牛”來新一年,在喜迎春節之際,中國老百姓紛紛對新的一年寄予莫大的希望與憧憬。

    奶農:盼牛年時來運轉

    一想起去年因為牛奶滯銷而連續倒了一個星期的奶,北京延慶縣簸箕營村奶農胡方就心有餘悸。

    2008年,“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引發的牛奶危機讓這個有著四年養牛經驗的“牛倌兒”和他的200頭奶牛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牛奶賣不掉,奶牛身上又存不住奶,不擠出來牛的乳房就會發炎,只有將新擠的奶成桶倒掉,去年的收入少了一半。”胡方心疼地説。可即使是這樣,他也沒舍得賣掉一頭奶牛。

    在以奶牛養殖為支柱産業的延慶縣,養牛比種地收入高,是令人羨慕的職業。但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給中國牛奶産業造成巨大衝擊,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均預告2008年業績虧損,奶農亦受到重創,收入直線下降。

    “雖然2009年是牛年,但我並不樂觀,因為大的經濟形勢不好,奶廠的銷路不好,給我們的收購價都比較低。”胡方説。

    “辛苦一年了,這些‘老夥計’們也該好好歇歇了,只希望牛年能有好運,牛奶價格穩定些。”他一邊説,一邊忙著給他的黑白花奶牛擦身。

    送奶工:“老黃牛”要添“牛寶寶”

    和奶農胡方一樣“靠牛吃飯”的,還有江蘇南京的送奶工小胡。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為三個小區的訂奶戶挨家送牛奶,然後回家給懷孕的妻子做早飯,熱牛奶。

    “我少睡一點、腿勤一點,家裏人生活就能好一點,訂戶就能喝到更新鮮的牛奶,”他説,“畢竟現在金融危機,大學畢業生都很難找到好工作,我能有份活兒就應該幹好。”

    在中國,像小胡這樣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人常被人們親切地稱作“老黃牛”。

    “希望我的兒子像小牛一樣活潑健壯”,即將在牛年裏成為父親的小胡説。

    雖然網上熱傳牛年是“雙春”(兩個立春),不宜結婚或生子,但因為牛自古以來被中國人視為勤勞、善良、健康和財富的象徵,不少人還是希望生一個“牛寶寶”。

    北京2008年殘奧會吉祥物就是“福牛樂樂”。“樂樂”的主創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吳冠英説,牛的形象代表了拼搏、祥和和頑強。

    春運旅客:痛打“黃牛黨”

    在新年裏,牛出現在中國各種裝飾畫和祝福短信中,是人們最喜愛的形象。但唯一的例外恐怕是倒票的“黃牛”。中國人將那些在客運高峰期倒賣車票、從中牟利的票販子稱為“黃牛黨”。

    每年中國春運期間,肆虐的“黃牛”使原本就不足的票源更加吃緊,令急盼歸家而買不到票的旅客恨得牙根直癢。今年春運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就“買票難”問題作出批示,要求採取便民、利民措施,化解矛盾。

    截至1月22日,中國公安機關抓獲倒票“黃牛”4970人。

    中國春運被稱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短期人口流動潮,它的存在是中國目前城鄉和地區發展差距的生動寫照,因此,解決春運票源緊張的問題絕非一蹴而就。

    農民:為“鐵牛”犯愁

    在河南週口,農民趙傳忠正為家中的“鐵牛”(拖拉機)而發愁。

    2009年1月1日,中國開徵燃油稅,將此前普遍徵收的養路費和其他費用合併成燃油稅,以達到“多用油多交稅”、促進節能的目的。

    “我的拖拉機主要在田裏作業,也不上國道,養路費取消後,實際上是要多花油錢呢!”趙傳忠抱怨道。

    不久前,中國下調了柴油價格,且冬閒期間農業機械大多閒置,因此開徵燃油稅對中國農村的影響尚未完全浮現。但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開徵燃油稅,讓從事農業生産的農機和從事工業、交通運輸的汽車繳同一標準的燃油稅是不合理的,必然增加農民負擔,影響“鐵牛”的使用率。

    “希望國家出臺有利於農村的燃油稅政策。”趙傳忠説。

    股民:“牛轉乾坤”會有時

    對新年寄予厚望的還有那些期待“牛年有牛市,牛年買牛股”的股民們。不少人在新年伊始已開始“庖丁解牛”——分析最牛氣的板塊和個股。

    江蘇股民邵強在2007年中國大牛市時入市,經歷了2008年A股市場大跌3000多點的嚴峻考驗,目前“邊炒邊學”,倒也沒虧多少。

    他説,現在錢存銀行利率太低,買房子又怕價格大跌,古董收藏又不太懂,牛年只能選擇炒股。

    “因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的策略是炒短期股,快速吃進,見好就收,希望牛年能出現‘牛轉乾坤’的情況,讓中國股民‘牛’起來。”邵強説。

 

 
編輯: 董潔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