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市公安局戶政處獲悉,我市有79人取名“春節”,叫“除夕”的有3人,30人叫“初一”。
79位“春節”中,最年長的出生於1943年,是武鋼一名退休職工。最小者生於1997年,是新洲一名小學生。記者上網查閱《萬年曆》,發現這79名“春節”至少有一半不在春節這一天出生。比如武鋼的周春節,生於2月18日,而當年的農曆大年初一是2月4日;新洲的梅春節,生於1月20日,當年的大年初一則是2月7日。還有不少人的生日明顯與春節無關聯,3月、4月或11月、12月出生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生於盛夏時節。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副教授宋春節的生日是4月13日,農曆為三月十六,雖然與春節毫無關係,其父母仍為他取了此名。“因為我哥哥叫根節,加之生於春耕時節,所以父母依此為我取名‘春節’。”
我市還有3人取名“除夕”,30人名叫“初一”。有意思的是,兩位“除夕”名符其實,另一位“除夕”的生日是12月30日。在叫“初一”的市民中,只有4人出生於1月1日。
記者就取名“搭車”這一現象採訪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李惠芳時,她稱這是典型的借代,即將特定節日的外延擴大,取節日之名以圖喜慶和吉利。例如“除夕”是指一年的最後一天,“初一”一般是指一年之始,以此取名者有些顯然是有意“錯”將西曆當農曆了。(記者萬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