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春節是中國人的重要驛站。一身的辛勞,一路的喜悅,都在節日裏得到溶解和昇華。人們用團年、賀年、拜年等年節儀式活動,匯聚親情、友情、戀情,修整自己,完善自我。到了這個網路時代,人們更需要這樣一個匯集情感的節日,享受一年來的收穫與愉悅,籌劃新一年的生活。儘管現在節日越來越多,春節依然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日,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其功能和魅力依然無可替代。
除舊與迎新構成春節的兩大主題:歲前驅邪除穢,歲後迎新納福。在“月窮歲盡”之時,端上一桌豐盛的除夕“年夜飯”,家人歡聚共宴;長輩此時要給小兒壓歲錢,這既是喜慶的賀歲之禮,也是長輩給予幼兒以保護力量。大年夜的“守歲”,顧名思義是守候新歲,當新歲降臨之際,人們要燃鞭接年。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門上的春聯、墻上的年畫,表達了祈福的願望與迎新的情趣。拜年是歲首的主要活動,人們從家裏到家外,由親友到鄉鄰,在度過舊歲迎來新年之際,互相慶賀,以祝新生。在中國人的深層意識裏,春節不只是簡單的吃吃喝喝,遊戲玩耍的娛樂日,而是有著很強的社會意義,其中凝結著中國人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審美趣味與認同情懷。這樣的意義今天依然影響著現代中國人。年年的春節同樣熱鬧,同樣隆重。大紅的春聯,喜慶的年畫,璀璨的燈火,擁擠的廟會,無不昭示著盎然的春意,人們在新的歲月裏追尋著新的希望。
春節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傳遞著民族精神的薪火。在飽含深情的新春祝福聲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整個民族蓬蓬勃勃的生命。只要看看年前人潮洶湧的返鄉潮,來自不同地方的不同的人,不惜錢財,不惜時間,不惜體力,不惜任何代價,共同希望在同一時刻,與家人團聚,共用佳節,我們就能領悟出民族精神與溫情的紐帶是何等的堅韌!
家庭和睦,尊老敬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春節不僅使民族文化精神得到普及、延續和發展,也促使中華民族更加團結。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有的雖歷經幾代,仍保持著過大年的習俗,堅持學習中文並保留中華文化,便是強大而持久的民族凝聚力的一個突出表現。
春節展現出的中國魅力,越來越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充滿歡樂祥和的中國春節,寄託著人類共同美好的願望。因此,經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凝練出來的經典節日——春節,不僅為全球華人所歡度共慶,而且也越來越為世界各國所矚目,在中國境內外歡度春節的外國人與年俱增。把中國的經典節日展示給世界,讓春節走向世界,借此傳播中華文明,使之成為世界各國人們認識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文化載體,這是一種更高層次、更深意義上的對外開放。這將有利於樹立中國的美好形象,增加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親和力和影響力。(田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