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岸京劇精銳上演新老戲

時間:2009-11-18 09:17   來源:北京TRS資訊技術有限公司

  臺灣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寶春去年在北京公演時贏得了北京戲迷的歡迎與喜愛,今年十二月中旬,李寶春將再度以戲會友,攜手三位大陸京劇表演藝術名家,在北京長安大戲院推出三齣老戲新編精品──《一捧雪》、《試妻大劈棺》以及《孫安進京》。

《一捧雪》劇照

  “我們為什麼想來,為什麼要一再來北京演戲,我很想讓內地的觀眾了解到,我們也在努力地進行著傳統戲曲京劇的創作,發展和推動我們的傳統藝術,讓中華民族的文化能夠遍地開花,在千方百計地傳承我們的京劇藝術。我們做'新老戲‘就是想讓更多觀眾能夠走進劇場。為什麼這也叫’耳熟的陌生戲',因為我們都重新編排了,比如《一捧雪》,《試妻大劈棺》,很多觀眾都聽説過,但都很久沒演過。”

《試妻大劈棺》劇照

  臺灣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寶春先生告訴我們,許多京劇傳統的唱腔、表演手法和方式在臺灣都較為完整的保存下來,保留了很多老戲的劇目,同時,臺灣在京劇藝術的傳承創新上又有著自己的特色,這次即將在北京推出的三齣戲在當地已經很少上演了,李寶春先生在保持京劇的京味元素的基礎上,對這些戲進行創新和發揮,他説:

《大劈棺》劇照

  “新在就是主題上有一些變化,第一齣戲《一捧雪》,在奴僕忠心的基礎上,我們加上了一個對兒女後代,對兒女親情的力量使他為主人舍掉自己的性命,意思更豐富了,離觀眾更近了;第二齣戲《試妻大劈棺》就是在封建的男尊女卑的觀念上有了轉變,並非説莊周試妻就是有理,男女是平等的,我們也增加了一些新的藝術手法和處理;第三齣《孫安進京》,我們增加了人性化的內容和大段的藝術手法,包括大段反簧、板式、唱腔等等我們都豐富了,我們保留了傳統的好的東西,豐富了一些新的藝術手法。”

《孫安進京》劇照

  如何讓京劇吸引更多的中青年觀眾,讓更多的年輕人走入戲院一直是李寶春先生長期以來探索和思考的問題。在《試妻大劈棺》這齣戲中,演員在變裝的時候就直接在臺上換衣服,將這當作一個真的故事在演繹,旦角也是直接在臺上的黑紗後面換衣服,將幕後的東西搬到舞臺上,讓觀眾可以隱約感覺到這場戲的虛無飄渺和假戲真做,用這種形式來烘托氣氛。不僅如此,李寶春先生還借用了一些新穎的表演形式,莊周在搧墳的時候有一把道具扇子,他就巧妙地借鑒了魔術裏變扇子的手法,扇子可以變出四種顏色,最後有一場撕扇子的戲,更是有趣地將撕壞的扇子還原,讓整個舞臺格外醒目,不斷地引起了觀眾看戲的熱情和興趣。

《一捧雪》劇照

  在老戲翻新復活的同時,李寶春先生仍然十分注重吸收傳統京劇的精華,為了演好《一捧雪》,李寶春先生專程向八十幾高齡的京劇藝術家遲金生先生請教了這部戲的精華所在,遲先生也一招一式地向他演練這部戲。李先生説,“新老戲”就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要先了解傳統戲的精華所在,才能進行相應的壓縮、精簡。在這齣戲中,李寶春先生一個人飾演了三個不同的角色,大陸知名裘派花臉楊燕毅扮演反角嚴大人,反角也並非是一筆帶過,而是加入了大段的唱詞,使這部戲能夠更加飽滿,讓每個角色都能夠有充分的表現。在主題上也增加了一些現代的元素,在封建社會,奴僕忠於主人,為了主人可以丟掉性命,但這種愚忠觀念離我們的現代生活有些遙遠了,所以,李寶春先生也對這個角色進行了一些調整,他是為主人而死,但他並非愚忠,而是考慮到自己孩子的前程,這也能夠讓更多人理解,加強了一些感人的戲份,也豐富了唱腔,在臺灣演出時受到了京劇戲迷,甚至是很多年輕觀眾的喝彩。

  李寶春先生十分看重兩岸京劇藝術的合作與交流,他在京劇改革創新中的一些構思和想法一直都得到了祖國大陸許多知名藝術家的讚賞與支援,十幾年來,尚長榮、孫正陽以及楊燕毅等大陸知名錶演藝術家都曾與李寶春先生跨海合作,切磋技藝。即將在今年十二月上演的三齣戲裏,名丑孫正陽、花臉楊燕毅、青衣花旦趙群等大陸知名京劇演員以及臺灣青年演員黃宇琳、傑出小生趙揚強等都將與李寶春先生同臺演出,精彩演繹“新老戲”。

  李寶春與楊燕毅的合作始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最近四五年內也曾有過三回的跨海合作,楊燕毅也曾親自到李寶春先生所在的臺北新劇團演出交流,在談到李寶春先生對京劇藝術的執著和不懈追求的時候,楊燕毅先生十分激動,他説:

  “他們在臺灣是在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地耕耘著京劇,我個人就是非常喜歡京劇了,在我們的寶島上,還有這麼一個團體在默默耕耘著這塊地,他每天都早起帶著大家練功,還要趕到藝術大學講課,為學生教授京劇的相關知識,傳播京劇藝術,他利用每一天,為京劇藝術做著貢獻。這讓我們十分感動。”

  京劇藝術也讓兩岸的交流與往來更加頻繁和密切,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辜懷群女士表示,她已經計劃今後每年都要帶著臺北新劇團到北京演出,因為北京是京劇的原鄉,北京的戲迷也最懂戲。明年她將帶團參加北京音樂節十週年,並獻上改編自曹禺名作的大型京劇音樂劇《原野》,到2008年奧運會期間,他們計劃推出大型京劇史詩《孫臏與龐涓》或是京劇版的《天龍八部之喬峰》,辜懷群女士説,京劇藝術的交流只是兩岸藝術交流的一個有益的實踐,今後他們還會帶更多優秀的臺灣藝術團體到大陸來,她説:

  “奧運會是我們中國人盼望很久的一大盛事,作為一個臺灣文化人,奧運會在我們中國舉辦,臺灣的藝術界也要積極參與。奧運的口號就是‘團結、友誼和和平’,文化方面也同樣要有奧運精神,希望2008年的時候也能夠更多地參與,我們也會考慮帶更多臺灣的藝術參與08年奧運會,不僅是京劇,還想帶臺灣更多的藝術品項,比如與福建掌中戲一脈相承臺灣金光布袋戲,也想把臺灣的小吃街帶過來,我希望我們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能夠做一個橋梁,帶很多臺灣的民間傳統藝術到大陸來。”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