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龍明彪在“海峽兩岸京劇藝術論壇”上的致辭(全文)

時間:2009-11-20 23:08   來源:台灣網

  

國臺辦主任助理龍明彪致辭(台灣網 董潔 攝)

  台灣網11月20日天津消息 由天津市臺辦、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臺灣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臺灣傳大藝術事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京劇藝術論壇”今日上午于天津開幕。來自海峽兩岸京劇界的100余位評論家、專業演員及票友出席了本次論壇。以下是國臺辦主任助理龍明彪在“海峽兩岸京劇藝術論壇”上的開幕致辭全文。

  尊敬的肖懷遠常委、張俊芳副市長,尊敬的辜嚴倬雲女士、林澄枝女士、焦仁和先生,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由天津市臺辦主辦的“海峽兩岸京劇藝術論”壇活動今天隆重召開了。我謹代表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對論壇的召開表示衷心祝賀!對出席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對為籌備本次論壇付出辛勤勞動的各位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今天,我在這裡與新老朋友們歡聚一堂,共敘佳話,感到格外高興。因為,過去一年多來,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一系列重要成果。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發展,為進一步拓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去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專門提出了關於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的意見,號召兩岸同胞繼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凝聚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意志,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今年7月,國共兩黨有關方面共同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首次以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為主題,兩岸文教界、産業界代表齊聚長沙,為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攜手開創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新局面獻計獻策,圍繞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推進兩岸文化産業合作、拓展兩岸育交流合作等3項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取得了廣泛共識,論壇所形成的29條“共同建議”中,關於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和深化文化産業的合作就有17項。這充分説明,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已處在新的歷史起點,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繼續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已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內在要求。

  京劇藝術是“國粹”,也是戲劇寶庫中最有藝術魅力、歷史最悠久的劇種之一。自1790年徽班進京誕生京劇以來,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長期的藝術發展歷程中,京劇藝術充分吸取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營養,經過一代代文學家、藝術家的辛勤耕耘,為世人奉獻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這些優秀的作品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傳神的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優良思想和藝術傳統,也深深吸引、影響、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天津是曲藝之鄉,也是京劇藝術重鎮,有著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天津作為大陸北方戲劇藝術的發祥地之一,素有戲曲“南北交匯大碼頭”之稱。楊寶林、李榮威、厲慧良等一大批京劇藝術家為京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長期以來,京劇藝術在臺灣一直得到良好的推廣和發展,深受臺灣民眾喜愛。兩岸在京劇藝術領域的交流也非常頻繁,兩岸的京劇院團相互訪問演出、名師授藝、排戲導戲等方式已成為交流合作中的主要形式。

  眾所週知,深受兩岸同胞敬仰的辜振甫先生非常熱愛京劇藝術,由他一手創辦的臺北新劇團蜚聲兩岸,他不但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搭建了舞臺,也為弘揚京劇、保護京劇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本次論壇上,臺北新劇團將與天津京劇院聯袂演出新老戲《花田錯》和《奇冤報》,此舉不但將對兩岸弘揚傳統文化起到積極作用,而且還將成為推動落實國共兩黨關於深化兩岸文教交流《共同建議》的一項重要舉措。

  情牽兩岸,月共一輪,兩岸同胞一家親。當前,兩岸同胞大交流方興未艾,兩岸各界大合作勢不可擋,兩岸關係大發展前景光明。進一步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不僅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也有助於實現兩岸互利雙贏。展望未來,我們對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的美好前景充滿了信心。大陸方面還將一如既往地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大對兩岸交流的支援力度。讓我們攜起手來,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共同推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不斷發展,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最後,預祝“海峽兩岸京劇藝術論壇”活動圓滿成功!祝各位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