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昌良:讓更多僑胞享受來自祖國的祝福和文化盛宴

時間:2010-03-04 14: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3日上午,帶隊國務院僑辦“四海同春”亞洲藝術團在日本訪演的國務院僑辦黨組成員、秘書行政司司長熊昌良(右三)一行來到神戶中華同文學校及華僑幼兒園參觀。 中新社發 關妍 攝

  中新社神戶3月3日電 題:熊昌良:讓更多僑胞享受來自祖國的新春祝福和文化盛宴

  中新社記者 關妍

  3月3日,中國國務院僑辦及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組派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藝術團亞洲團在日本神戶完成本次亞洲巡演的最後一站演出。藝術團團長、國務院僑辦黨組成員、秘書行政司司長熊昌良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本次亞洲團巡演期間,所到之處受到當地華僑華人熱烈歡迎,並引發強烈反響。實踐證明,“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活動啟動以來,已經逐步産生品牌效應,獲得越來越多華僑華人的歡迎,未來還將産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熊昌良介紹,自大年初一以來,本次“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藝術團亞洲團已經連續巡演19天,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日本等3個國家的7個城市演出9場,到場觀眾人數超過2萬,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藝術團在日本演出時,觀眾反應非常熱烈,幾場表演結束時,演員們多次謝幕,觀眾們卻仍久久不願離去,還有觀眾打出寫有“謝謝”、“高興”等字樣的牌子。許多觀眾在看完演出後,還紛紛要與來自祖(籍)國的藝術家合影留念。很多華僑反映,這是近年來在日本少有的高水準、大規模的中國文藝團體演出。

  在活動知名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此次藝術團在日本巡演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個別場次甚至連組織者自己也拿不到多餘的門票。在大阪演出時,岡山縣華僑團體代表攜家帶口驅車上百公里前來觀看演出,並要求藝術團今後考慮到岡山表演。而在名古屋演出時,觀眾中也不乏從三重縣等數十公里外趕來的僑胞。這些都説明華僑華人對“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活動的強烈認同和對祖(籍)國文化藝術的渴望。

  熊昌良説,長期以來,國僑辦及中國海外交流協會每年都會組織各類文化藝術團體赴海外慰僑演出。2009年,國僑辦及中國海外交流協會推出了“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品牌,以春節為切入點,精心選派國內藝術團組,在新春佳節期間赴海外各地舉行慰僑演出。2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一活動的品牌效應已經初步顯現。由於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節期間的活動對華僑華人具有特殊的影響力。如今,很多華僑都已經記住了“文化中國四海同春”這個品牌,演出已成為部分地方僑社春節期間的重要文化活動。在此次巡演過程中,不少地方的華僑社團都表示,希望每年都能看到“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藝術團的演出。有一些華僑華人來自此次巡演未能前往的城市,他們則要求今後藝術團能夠照顧到更大的範圍,讓更多的華僑華人感受祖(籍)國文化的氣息。

  熊昌良還表示,“文化中國四海同春”也為創建海外“和諧僑社”發揮了積極作用。藝術團每到一地,當地的不同僑團都會齊心協力,共襄盛舉,共同主辦演出活動,這一過程充分加強了各地新老僑社之間的合作,促進各方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培養了不同僑團之間“合作共贏、團結友愛”的精神。此外,華僑華人團體在參與舉辦演出的過程中,與當地主流社會之間亦能産生更多互動,這有助於華僑更好地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促進華僑華人與所在地民眾之間的融洽關係。

  熊昌良指出,“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活動不僅獲得了各國華僑華人的認同,也已經走入當地主流社會。本次亞洲團在馬來西亞演出時,馬來西亞外交部副部長、演出所在地省長及地方官員等大批政要前往觀賞,並高度評價演出的藝術成就。在日本巡演時,觀眾中不僅有日本國會議員等政界人士,還有大批普通日本民眾,其中名古屋一場日本觀眾的比例更是接近三分之一。這些觀眾大都是慕名而來,主動購票觀看演出的。這充分説明“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活動形成品牌效果後,對海外主流社會的影響力,也説明在海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巨大空間。

  熊昌良還高度評價藝術團成員對僑務事業的支援。他説,藝術團成員在春節期間遠離家人和祖國,在多個國家之間連續奔波,進行高強度巡演,這其中不僅體現了藝術家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更體現了他們對國家、民族的深厚情懷。而所到之地華僑華人對藝術團的熱情歡迎和熱烈互動,也讓藝術團成員備感親切。

  他表示,對“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活動的前景充滿信心和希望。兩年來,這一活動正在不斷走向成熟,在活動組織、演員選派、節目安排和海外運營等方面都日趨完善。國僑辦及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下一步將繼續總結經驗,吸取建設性意見,把節目內容和觀眾需求更好結合,進一步提高演出水準,擴大活動覆蓋範圍,力爭讓這一活動成為海外僑胞每年春節的一大期待,讓更多的海外華僑華人享受到來自祖(籍)國的新春祝福和文化盛宴。(完)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