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係中原
 
“情係中原兩岸文化聯誼行”洛陽活動側記(圖)

  時間:2007-07-07 13:22    來源:     
 
 

  06年7月8日至9日,參加“情係中原——兩岸文化聯誼行”的110位臺港澳文化界知名人士來洛參觀訪問,感受了13朝古都歷史文化的厚重,看到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洛陽新貌,進一步增進了兩岸四地華夏兒女的骨肉親情。

  “幾乎所有的臺灣人都知道洛陽”

     河洛文化源遠流長。臺灣民俗研究專家莊伯和介紹:“在臺灣的中小學課本中就有關於洛陽的介紹,因此,幾乎所有的臺灣人都知道洛陽。”

     洛陽久負盛名,但參加兩岸文化聯誼行的多數成員還是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他們中很多人都説,來洛陽是一次聯誼之旅,也是一次朝聖之旅!

   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裏,參加兩岸文化聯誼行的成員們不顧天氣炎熱,先後參觀了洛陽古墓博物館、天子駕六博物館、洛浦公園、關林、龍門石窟和白馬寺,幾乎將洛陽曆史文化景點的精華盡收眼底。

  年近古稀的臺灣著名作家陳映真這兩天身體不適,他是坐著輪椅、由工作人員推著遊覽龍門石窟的。在龍門,他不顧夫人的勸説,拖著病體爬上萬佛洞參觀。

  “洛陽是一座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

   在洛參觀期間,臺港澳文化界知名人士不僅對洛陽曆史文化的燦爛感受頗深,也對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洛陽新貌讚嘆不已。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副教授林尚義認為,就河南的洛陽、鄭州、開封三個城市來説,鄭州的現代化程度更高一些,開封的古跡更多一些,而洛陽既有古代文明,又有現代文明,是一座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特別有魅力。            

     10多公里長的洛浦公園美景如畫。臺灣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翁徐得對洛浦美景讚不絕口:這麼壯觀的濱河公園,在世界其他城市不多見!

  “一定要向外界推介洛陽”

     香港電臺電視部監製麥繼安從小就從戲曲裏知道了洛神的傳説。這次來到洛陽,來到洛神的故鄉,讓他大開眼界。他表示,回去後要將來洛陽和河南其他城市的觀感寫成文章,向香港人推介洛陽。

     “龍門石窟在中國所有石窟中碑刻題記最多,龍門二十品是中國魏碑書法的代表。”雖然是第一次來龍門,但臺灣書法家陳坤很早就對龍門有所了解。他説,凡是研究中國書法的,沒有不知道龍門。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國家文化部中華文化聯誼會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省文化廳副廳長李霞,省臺辦副主任張華,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高淩芝,副市長楊萍陪同參觀。

(來源:《洛陽日報》 記者:張亞武)

編輯:輕晨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