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臺往來
 
臺教育交流團結束湖湘文化之旅滿載而歸

  時間:2007-07-07 10:22    來源:     
 
    台灣網8月13日長沙消息  “第六屆湖湘文化之旅”于11日正式結束,來自臺灣的80位中小學校長、主任和教師在湖南度過了難忘的六天。了解湖南中小學教育經驗,領略湖湘文化精髓,感受迷人土家風情和自然風光,收穫滿滿而歸。

  採得“他山之石”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湖湘地區素以教育興盛、人才輩出而馳名於世。臺灣中小學校長、主任、教師此行赴湘的主要目的,就是與湖南同行交流,“採他山之石,用以補錯”。

  臺灣教育工作者們此行參訪了經世致用之才輩出的千年學府岳簏書院、教學活潑的長沙博才鹹嘉學校、歷史積澱深厚的周南中學、教研經驗豐富的簏山國際實驗學校和務實的桃源縣中小學。與湖南教育同行面對面探討教育教學經驗,詳細了解對方學校辦學特色及管理方法,並簽署了長期友好交流協議,採得“他山之石”,不虛此行。

  談到此行在教育交流方面的收穫,一位臺灣原住民校長對記者説,我們向大陸同行了解了非常有借鑒意義的教育經驗。比如,這裡學校都建有校史館,這對學生的教育很有價值,而我們的學校沒有重視,這一點就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而一位臺灣小學的教學主任則表示,大陸學校比想像中的要現代得多,很多地方比我們學校進步。此行雖然時間有限,但是我們湘臺兩地學校架起了珍貴的友誼橋梁,希望通過這個橋梁,兩地會有更多的溝通與交流,我們也非常歡迎這裡的校長和老師去我們的學校參觀訪問。

  領略湖湘文化精髓

  活動期間,交流團參訪了湖南省博物館、湘繡博物館和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描述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湖湘文化集鐘靈毓秀與博大精深為一體的獨特魅力,令參訪的臺灣教師深深癡迷。

  在神秘莫測的馬王堆漢墓展,臺灣教師們感受到的是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神奇偉大;湘繡博物館的繡品所展現的源於國畫而又更為傳神的無與倫比的美麗及其獨有的意境,令人多久也看不夠。一位校長的慨嘆表述了共同的感受:“恨不能永遠留在畫旁,進入畫中”;在桃花源,大家一路呤誦陶淵明所描述的《桃花源記》,一步步體驗“落英繽紛、芳草鮮美”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第一次來大陸的一位臺灣屏東縣教師告訴記者,來大陸感受到太多的意外驚喜,早就該來看看。她會把此行所體驗到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和深遠的文化帶回臺灣,講給她的學生,也會爭取帶學生們過來親自感受,這對臺灣的少年兒童成長非常有教育意義。

  感受土家風情

  此次交流團人員的構成最大的特點是包括團長曾華德在內,半數為臺灣原住民教育工作者。曾團長表示,臺灣原住民非常希望了解大陸的少數民族情況,希望有一天臺灣的少數民族也能夠像祖國的少數民族同胞一樣,實現民族區域自治,自己當家作主人。因此主辦方特別安排參訪團赴湖南有土家族生活的地方——張家界進行參訪。

  在張家界,一路看過來,臺灣教師們認為,導遊小姐稱張家界是“擴大了的盆景,縮小了的仙境”一點也不為過。來自臺北的鍾女士告訴記者,以前看中國山水詩畫時,以為是詩畫家想像的作品,來到張家界看看才知道,祖國原來真的有這麼美好的地方,讓人來了還想來。

  考察旅遊商機

  張家界臺商協會會長張輔仁告訴記者,大陸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蘊含大量商機。臺灣參訪團在乘坐張會長投資經營的索道時,看到從早晨到下午一直排成長龍的候乘盛況,非常意外。一位校長説,生意這麼好,令他非常震驚和意外。他還形象地描述:“這哪是索道,簡直是經營者的印鈔機,刷刷刷,百元大鈔一刻印不停。”

  參訪團團長曾華德説,大陸有太多地方,只有來看過才能體會其真正的美麗。所以,兩岸要增加交流與溝通,讓彼此能夠加深了解與認識,大陸這麼多旅遊資源和商機,臺灣人要來看才有機會抓住,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富裕。

  “第六屆湖湘文化之旅” 交流活動由湖南省湘臺交流促進會主辦,于8月5日至11日在湖南舉辦。(文萃)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