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湖南
 
湖南地理魚米之鄉

  時間:2007-07-07 17:01    來源:     
 
 

  湖南位於長江中游南部,居東經108度至114度、北緯24度至30度之間。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型,四季分明。地與湖北、江西、廣東、廣西、重慶、貴州、接壤,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分為13個市,一個自治州,總人口為6440。07萬,其中絕大多數為漢族,此外還有苗、土家、侗、瑤、回等共有55個少數民族,約657.53萬人。湖南因地處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南北貫通,亦簡稱"湘"。湘江流域自古以來多植芙蓉,唐代詩人譚用之的《秋宿湘江遇雨》詩中就有"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的名句,所以人們又稱她為“芙蓉國”。

  湖南地靈人傑、歷史悠久,山川秀麗、物産豐富。名勝、古跡遍及全省,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以名山、名水、名城、名人為一大特色。其中西部的張家界,集大自然奇、險、秀、幽于一體,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中南部南嶽衡山,有"五嶽獨秀"之稱,是中國著名的佛教禪林和避暑勝地;北部的洞庭湖,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它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景色壯觀;位於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是我國江南的三大名樓之一;長沙市東郊馬王堆,出土完整的千年女屍,令人嘆奇;此外有以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而名揚世外的桃花源仙境;湖南還是名人輩出之地,曾涌現過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任弼時、賀龍等對中國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許多地方至今都還保留著有他們當年活動的遺跡,供後人參觀遊覽,如韶山、花明樓等等。 改革開放近二十年,全省旅遊産品正在由傳統的單一的觀光産品向娛樂、參與、休閒、渡假相結合的複雜型産品轉化。目前重點推出的黃金線路有:長沙---張家界----芙蓉鎮名山名人風情線,長沙-岳陽楚湘文化遊,長沙-韶山名城名人遊,長沙-南嶽宗教文化遊覽線。

  湖南自古為魚米之鄉,物産豐富,人民勤勉,精耕細作,種植水稻已 有萬餘年曆史。漫長歲月,長沙先人培育出早、中、晚、粘、糯、秈、粳、長芒、短 芒等眾多稻穀品種,據1949年統計,僅瀏陽縣栽培的水稻品種就有149個。湖南農業生産發達,農作物品種繁多。稻穀産量居全國之首;苧麻、茶葉、柑桔産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第三;油料、烤煙、黃紅麻等産量居全國前十位;出欄牲畜和淡水産品産量分別居全國第二位和第四位。此外,像湘蓮、黃花菜、辣椒幹、生薑、冬筍、香菇、苡米、獼猴桃等都是湖南著名的特産。

  在交通方面,鐵路:湖南有京廣、枝柳線貫通南北,東西則有湘贛、 湘桂、湘黔鐵路,全省90%以上的重要城市都已開通火車;公路則已形成網路,目前已經開通了一批上等級的公路如長潭株線、長永線、長常線、107國道湖南段高速公路及常德至張家界等公路也將開通;水路,湘、資、沅、澧四水匯入洞庭湖,入長江,四季通航;民航:長沙黃花機場、張家界機場均可起降波音737飛機並與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開通航班,長沙與張家界還開通了香港、澳門的航班。湖南的旅遊接待設施也日新月異,現有旅遊涉外飯店上星級的有100多家,達到五星級的有4家,達到四星的有6家,達到三星級的有30來家,達到二星級的有近80家且不斷增加。

  在改革開放強勁的東風之下, 湖南這塊美麗富饒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正以全新的姿態向世人所展示。

 (湖南位於長江中游南部,居東經108度至114度、北緯24度至30度之間。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型,四季分明。地與湖北、江西、廣東、廣西、重慶、貴州、接壤,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分為13個市,一個自治州,總人口為6440。07萬,其中絕大多數為漢族,此外還有苗、土家、侗、瑤、回等共有55個少數民族,約657.53萬人。湖南因地處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南北貫通,亦簡稱"湘"。湘江流域自古以來多植芙蓉,唐代詩人譚用之的《秋宿湘江遇雨》詩中就有"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的名句,所以人們又稱她為“芙蓉國”。

  湖南地靈人傑、歷史悠久,山川秀麗、物産豐富。名勝、古跡遍及全省,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以名山、名水、名城、名人為一大特色。其中西部的張家界,集大自然奇、險、秀、幽于一體,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中南部南嶽衡山,有"五嶽獨秀"之稱,是中國著名的佛教禪林和避暑勝地;北部的洞庭湖,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它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景色壯觀;位於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是我國江南的三大名樓之一;長沙市東郊馬王堆,出土完整的千年女屍,令人嘆奇;此外有以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而名揚世外的桃花源仙境;湖南還是名人輩出之地,曾涌現過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任弼時、賀龍等對中國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許多地方至今都還保留著有他們當年活動的遺跡,供後人參觀遊覽,如韶山、花明樓等等。 改革開放近二十年,全省旅遊産品正在由傳統的單一的觀光産品向娛樂、參與、休閒、渡假相結合的複雜型産品轉化。目前重點推出的黃金線路有:長沙---張家界----芙蓉鎮名山名人風情線,長沙-岳陽楚湘文化遊,長沙-韶山名城名人遊,長沙-南嶽宗教文化遊覽線。

  湖南自古為魚米之鄉,物産豐富,人民勤勉,精耕細作,種植水稻已 有萬餘年曆史。漫長歲月,長沙先人培育出早、中、晚、粘、糯、秈、粳、長芒、短 芒等眾多稻穀品種,據1949年統計,僅瀏陽縣栽培的水稻品種就有149個。湖南農業生産發達,農作物品種繁多。稻穀産量居全國之首;苧麻、茶葉、柑桔産量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第三;油料、烤煙、黃紅麻等産量居全國前十位;出欄牲畜和淡水産品産量分別居全國第二位和第四位。此外,像湘蓮、黃花菜、辣椒幹、生薑、冬筍、香菇、苡米、獼猴桃等都是湖南著名的特産。

  在交通方面,鐵路:湖南有京廣、枝柳線貫通南北,東西則有湘贛、 湘桂、湘黔鐵路,全省90%以上的重要城市都已開通火車;公路則已形成網路,目前已經開通了一批上等級的公路如長潭株線、長永線、長常線、107國道湖南段高速公路及常德至張家界等公路也將開通;水路,湘、資、沅、澧四水匯入洞庭湖,入長江,四季通航;民航:長沙黃花機場、張家界機場均可起降波音737飛機並與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開通航班,長沙與張家界還開通了香港、澳門的航班。湖南的旅遊接待設施也日新月異,現有旅遊涉外飯店上星級的有100多家,達到五星級的有4家,達到四星的有6家,達到三星級的有30來家,達到二星級的有近80家且不斷增加。

  在改革開放強勁的東風之下, 湖南這塊美麗富饒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正以全新的姿態向世人所展示。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輕晨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