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國主任接受採訪

時間:2009-06-24 11:13   來源:台灣網
 當治理黃河工程已完成之日,此河口將得為航洋汽船所經由,自然有一海港萌芽於是。

 

——孫中山

 

建設中的東營港。(台灣網 董潔 攝)

  台灣網6月23日東營消息  “東營港現在已經建設完成了7020米引橋及2個3萬噸級散雜貨碼頭。今年由中海油投資擴建2個5千噸級、2個5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能想像這裡在十幾年前海根本是人煙稀少荒蕪之地嗎?”“黃河入海流”採訪小組今天走進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站在建設中的東營港,管委會的李衛國主任不無驕傲的告訴記者。

  立足黃河三角洲,面向環渤海經濟圈,服務魯北及晉冀——東營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是黃河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魯、晉、冀部分地區的最佳出海通道。據介紹,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是2006年4月份經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是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龍頭和重點突破區,是全市經濟發展新的載體和平臺,起步區102平方公里,規劃控制區232平方公里,遠景發展區466平方公里,主要發展化工、電力能源、現代物流等臨港産業。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自2005年開始建設,一期擴建工程全面完成並通航。2個3萬噸級散雜貨碼頭及7020米引橋工程通過驗收,累計實現投資14.88億元,2個3萬噸級散雜貨碼頭於今年4月26日正式通航,已開始運營原鹽、陶土等散雜貨,結束了東營“有海無港、有港無航”的歷史。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及東營港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一是港地處東北經濟區與中原經濟區、山東半島與京津塘地區交通通道的中心控制點,且東營港等深線密集,是渤海灣泥質海岸建設深水大港的天然良址;二是港區與渤海灣與國內外各港口相通。與各大城市都有高等級公路連接,港區已成為環渤海交通大通道的重要一站。三是東營港經濟開發區依託東營港建設,港區一體,以港帶區,以區促港,同步發展。四是東營港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後備土地資源最多、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規劃範圍內全部為尚未開墾的國有荒鹼地,成方連片,沒有耕地,不涉及“三農”,適宜發展各類臨港産業,特別是石化産業。在當前我國沿海地區土地資源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港區優越的環境空間優勢,為臨港産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五是淡水資源富足,黃河在東營入海,流路穩定,可以支撐港區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需要。

  李衛國主任表示,截至目前,全區已投産或在建項目13個,計劃總投資近100億元。山東海科化工集團東營港工業園項目總投資43億元,投資9.5億元的一期項目已完成投資4.7億元,投産後年銷售收入可達58億元,利稅5.1億元。亞通石化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産,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3億元,二期項目正在建設,明年底投産,計劃投資5億元。另有10多個規模較大的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投資35億元和投資3.5億元的兩個國內領先的精細化工項目已選址,馬上開工建設;投資30億元和投資10億元的兩個精細化工項目已確定入區,正在編制可研報告。物流項目招商實現突破,晉鑫煤炭、榮能工貿等物流企業相繼落戶港區。
 
  三年多來,黃河三角洲開發建成了區域性的大港口,打破了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海上的交通瓶頸,系統化的石化産業發展規劃,包裝了國內國際領先的28個高端化工項目,超常規獲得“中國石油化工(東營港)産業區”牌子,成為了全國第13個國家級石油化工産業區。一個又一個發展的“里程碑”,真正使東營由經濟“末梢”成為了發展“樞紐”。(記者 董潔)

 

李衛國主任接受採訪。(台灣網 董潔 攝)

 

 

 

  在東營港以捕魚為業的漁民,據悉,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已經規劃了新的更大規模的捕魚避風港免費提供給漁民。(台灣網 董潔 攝)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