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興魯跨步越 閃耀瑰麗黃河口

時間:2009-06-26 15:43   來源:中工網

  墾利縣,位於黃河三角洲腹地,黃河從這裡入海。“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此多壯麗”,坐落此地的墾利縣供電公司,汲取著母親河的營養,從弱小到強大,走過了一條艱難曲折的道路。

  誕生之初,墾利電力就在勝利油田電網與地方電網的夾縫中求生存。1969年,公司人員不足10人,沒有獨立電網;經過40年的艱苦創業和發展壯大,現有員工243人,年供電量8億千瓦時,境內有4座220千伏變電站,轄4座110千伏變電站,13座35千伏變電站,截止2009年4月28日,安全運作9513天,居同類型企業前列。

  自強不息成就不竭動力

  1969至1999年,30年時間年供電量未邁過1億千瓦時這個坎。2000至2002年3年內電量翻了一番,突破2億千瓦時。2003年包括供電企業在內的全縣經濟跨越式大發展,年供電量又翻了一番,突破4億千瓦時。2008年積極應對嚴峻供電形勢,完成供電量7.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成為全省供電量增長最快的縣供電企業之一。

  “這裡就是我們公司第一座35千伏變電站的遺址,當時主要是為解決農業灌溉用電,它點燃了墾利光明之源。”墾利縣供電公司老領導正在為新聘員工講述創業史。該公司新聘員工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要在一線基層鍛鍊實習,目的就是要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紮根鹽鹼荒灘的紅柳是墾利電力人自強不息的真實寫照。墾利電力歷經多年的艱苦創業,生生從這片昔日的鹽鹼荒灘上,撐起了一片自己的天空,硬是在市場的夾縫中開闢出生存發展的空間。幾代人歷經了滄桑磨難,為之奮鬥、為之奉獻、為之犧牲。

  墾利電力人深知電網是公司發展的根本,有了堅強的電網,公司才有參與市場競爭的話語權。多年來,一直加大對電網的投入,加快電源布點和電網更新改造,努力實現電網結構的根本轉變、運作水準的顯著提升。投資3000萬元,建設110千伏永化輸變電工程,投資500萬元,建設220千伏永安變配出工程,架設35千伏雙回線路,完善東部電網雙電源供電格局;投資4000萬元,建設110千伏勝興輸變電工程,滿足開發區負荷要求,投資600萬元,新建35千伏城中變,強化中部電網;以220千伏勝坨變建設為契機,投資1150萬元,配套建設220千伏勝坨變配出工程,西部變電站全部轉入220千伏勝坨變運作。

  墾利電力的發展,靠的就是艱苦創業的精神,靠的就是敢為人先的氣魄,靠的就是齊心協力的幹勁。這種精神在電力發展史上的每個階段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而鍛造了一支團結和諧、拼搏進取,甘於吃苦、能打硬仗的高素質的職工隊伍,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真抓實幹實現大步跨越

  “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牽涉到千家萬戶的重大利益。在工作中,我們嚴格按照標準做好規劃,因地制宜,合理確定電力負荷中心,設計線路走向,保證建設品質,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墾利縣供電公司經理萬紅軍在電氣化縣建設啟動儀式上當場表態決不搞“形象工程”。

  2009年2月13日,墾利縣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啟動儀式召開,政府成立了以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的電氣化建設小組,並將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納入到2009年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中,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開展得怎麼樣,成為鎮、村幹部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機制上為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提供了保證。各供電所積極與當地村委進行溝通和協調,實行專人專員專程走訪,得到了各整改村委的大力支援,為工作的展開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在利用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發動的同時,墾利縣供電公司在全縣範圍內廣泛介紹發達地區電氣化村的建設經驗,通過典型引路和示範帶動,調動和激發了廣大農民投身到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熱情。通過建立完善與社會溝通的機制,有效地調動了社會各方參與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積極性。

  為了向全縣農村交出滿意工程,公司領導親自督導,加班加點,按照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統一的工藝標準,將所有工藝編印成了帶有照片的《工藝指導手冊》,分發給施工人員。

  有了模板標準,電氣化縣進程明顯加快。目前,墾利縣供電公司已經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完成了80個村的標準化改造。圍繞2009年建設三個電氣化鄉鎮、170個電氣化村的目標,專門新建投運了10千伏-35千伏線路20條,約70公里,初步形成了高中低壓容量配套、佈局合理、供電暢通的農村輸變電網路,有效地消除了農網供電“瓶頸”制約,為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充足的電力保證也把村民創業致富的熱情帶動起來了,一個個榨油廠、糧食加工廠、生豬養殖場等半工半農結合的小型加工企業紛紛落戶村莊周圍,電氣化建設促使村裏經濟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電氣化村建設真是好,新增電桿換電錶,電桿加高事故少,電磁爐也能把菜炒。”這是在通過電氣化村整改後的臺區中廣泛流傳的一段順口溜,表達了老百姓對電氣化村建設工作的由衷稱讚。

  科學發展引領企業持續進步

  連續23年保持 “省級文明單位”稱號,連續七年保持地方行風評比第一或免評,2006年被國家電網公司命名為“縣級一流供電企業”,2007-2008年連續兩年被集團公司授予“農電先進企業”,2008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稱號,2009年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狀。一系列榮譽的背後是墾利電力人不辭辛苦的付出和科學發展的實踐結晶。

  成立伊始,墾利縣供電公司就以創業的勇氣、創新的精神,探索並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著力鍛造優秀員工團隊,用先進文化引領企業發展。

  人心聚、合力生。在創造不凡業績的同時,墾利縣供電公司也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積澱形成了以聚心、聚力、聚變為核心理念的“三聚”文化。企業文化建設不僅培育了廣大員工共同的價值觀,而且顯著提升了公司核心競爭力。

  “作為市場的後入者,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和複雜的外部環境,墾利縣供電公司認識到,只有樹立科學發展觀,以文化凝聚人心,用事業匯聚眾力,聚變創新,才能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黨委書記尹德生對企業文化的作用深有感觸。

  受經濟危機影響,今年全縣供電形勢不容樂觀,但公司黨委並沒有悲觀失望,他們認為這是企業修煉內功、實現彎道超車的大好時機。在充分論證、反覆調研的前提下,確定2009年為項目建設年,重點工程投資7億多,是歷年來投資總和。其中電氣化縣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10萬噸石油裝備製造項目、110千伏勝興輸變電工程、35千伏城中變改造、怡馨園二期和經緯商貿城兩個區塊開發等5個項目列入全縣重點工程。看長遠效益,引領企業持續發展,是該公司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直接體現。

  當前,國家發改委正牽頭修訂、完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進入了從國家戰略層面上大規模推進的新的歷史時期。墾利縣供電公司搶抓機遇,從具體項目幹起,從具體事情幹起,紮實做好各項工作,在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中當好生力軍。

  黃河九曲天邊落,渤海灘頭唱大風。過去艱苦的環境磨練了意志,發展中的艱辛更能激發奮進的鬥志,墾利電力人從不在成功面前止步,從不迷戀既往的輝煌,而是胸懷更大的目標,進取、創新永不停歇,他們相信更大的精彩永遠在下一站。 (孟曉靜 鄭國民)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