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臺經貿洽談會展臺設計要體現企業整體形象

時間:2009-06-18 17:50   來源:魯臺會

  當前,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競爭,降低成本成了立足市場的一個關鍵。據專家的經驗,展覽業的行情取決於經濟景氣狀況。景氣時,企業有較為寬鬆的預算,大大小小的展覽會都樂得參加,而且要求豪華的展臺,口袋裏的鈔票好象取之不盡。然而遇到經濟不景氣,他們就會就得縮手縮腳,遲疑不決,即使參加展覽會,也不敢鋪張,場地佈置只好因陋就簡。從總的情況看,企業在展覽會方面的支出日趨緊縮,所以不少企業採取了丟卒保車的策略,即放棄小的展覽會,集中人力物力於大的展覽會。

  其次,其他媒體手段的迅速發展,使得企業有了多種資訊轉播和與外界聯繫的渠道,因此一種有一定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既然企業通過電腦網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任何人聯繫,那麼就不一定象以前一樣非參加展覽會不可,換言之,與那些時興的電子媒體相此,從“趕集”發展而來的展覽會似乎顯得落伍了。

  展覽行業的前景究竟如何?對此持樂觀態度的業內人士提出了有力的論據,這就是展覽會上那種廠商與觀眾面對面的、有針對性的接觸與交流。在此人們通過交談,也通過非語言形式的交流,相互了解,建立信任。這種交流完全是因人而異、有的放矢的,因而也就容易取得成效。這是展覽會無可取代的優勢所在。有些高技術産品或服務特別需要專業人員親自向顧客講解和演示,參加展覽會就顯得特別重要。

  但是上述兩方面的挑戰是客觀存在的,展覽會必須積極地適應這些變化,採用有效的對策,才能長期立於不敗之地。對此不少專家展開討論,共同的意見是展覽會的地位作用必須重新定義,要把參加展覽會與企業整個公關工作、企業整體形象樹立和宣傳有機地接合起來,要採取各種可能的措施降低參展成本。落實這些原則首先體現在展臺的設計與搭建上。展臺的設計應體現和加強企業形象,反映企業精神。展覽會不再是擺攤推銷賣貨,它不應再孤立地展示個別的産品,而是以産品為載體通過綜合的手段展示企業整體,它的能力,它的檔次。除了産品本身的介紹和推銷之外,這些手段還要包括廣泛的資訊傳播、交流、廣告、公關和諮詢等。使觀眾在了解産品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對企業的印象。因此在展臺設計與搭建時,要圍繞這個中心,做到以下幾點:

  充分利用各種可能的要素,例如,展臺的形成、材料、音響、光線、色彩和其他裝潢用品,不斷給觀眾以新鮮感,刺激其好奇心,使他們對展臺産生興趣,進而産生與展覽者談話的願望。展臺的設計要強調個性,同時要在空間上和氣氛上方便交談,如果能使人在此既有“別有洞天”之感,又仿佛賓至如歸,那就理想不過了。展臺要素的配套使用還應有助於增強工作人員談話內容的説服力,使顧客的瞬間好感在有限的時空內能夠反覆得到證實和加強,為展覽會後的聯繫打下基礎。

  展臺設計還要考慮到與展覽會期間企業計劃舉辦的其他活動配套。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把展覽會當成了進行題公關活動的好場所,除了展覽本身以外,他們還在展覽會期間同時舉行各種各樣的會議、研討會、表演或招待會等活動,因為展覽會期間觀眾量大而且集中,這些活動與展覽同時舉行,影響大又節約開支。這在另一方面對展臺搭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歸根結底,企業對參展的態度還取決於經濟上是否划算。因此在保證效果的同時,還要算好經濟賬,盡可能使用新型的、可重利用的展臺材料,認真研究設計方案,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一言以蔽之,對企業來説,當然少花錢多辦事最好。但是這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它需要展臺設計和搭建人員更加具有想像力、創造性和靈活性。

  於是現在有這樣一種趨勢,即大企業開始撤銷內部的展覽會負責部門,而把展覽會整個設計組織委託給展覽會服務公司或者類似的廣告公司,從展臺設計到各種配套活動的舉辦,均由後者負責計劃、組織和實施。這一方面提高了展覽會建設的專業化程度,另一方面也給了企業討價的可能性。所以有關廣告服務公司在價格和時間方面的壓力往往是很大的,但可能也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進展覽行業專業化的進程,使其更加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