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走進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時間:2009-06-23 23:35   來源:台灣網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河入海口。(台灣網 董潔 攝)

 

  台灣網6月23日東營消息  春季檉紅柳碌,夏季碧波盪漾,秋季蘆花飛雪,冬季銀裝素裹——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口、濕地、草場、觀鳥、灘塗相結合的自然景觀。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山東省東營市東北部黃河入海口處,北臨渤海,東靠萊州灣,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以保護黃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

  自1990年12月建立以來,在保護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被批准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濕地國際亞太組織“東亞——澳洲涉禽保護區網路”、“東北亞鶴類保護區網路”,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國家級示範自然保護區。區內共有野生動物1555種,其中鳥類296種,並且這裡是中國沿海最大的新生濕地自然植被區。黃河口地形地貌和獨特的自然資源形成了以“奇、特、曠、野、新”為主要美學特徵的自然景觀和生態旅遊資源。

  為了保護濕地生態環境。2002年後,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採取了一系列生態保護措施,實施濕地恢復工程,恢復了大面積蘆葦沼澤濕地。

  據保護區副站長單凱介紹,珍稀鳥類東方白鸛在自然保護區繁殖成功。東方白鸛原來在歷史上沒有繁殖記錄。2003年,自然保護區有1對東方白鸛築巢繁殖;2005年,有3對繁殖成功,築巢2窩,孵化雛鳥7隻;2006年,有7對繁殖成功,築巢7窩,孵化雛鳥23隻;2007年據東北地區以外區域的不完全調查,東方白鸛的繁殖種群為26對,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繁殖種群為16對,佔總數的62%。2009年,目前有19對正在繁殖,這可能是中國東方白鸛最大的繁殖地。

  單凱介紹説,東方白鸛在臺灣已經滅絕,寶島的鳥類愛好者在05年還曾組團來觀鳥,目前保護區因為東方白鸛的原因,保護區還和臺灣中華研鳥會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董潔)

 

 

黃河十年一改道,圖為1996年時的黃河河道。

 

 

現黃河河道。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