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防震減災科技交流團赴臺考察取得積極成果

時間:2009-02-06 15:12   來源:華夏經緯網

濰坊市防震減災科技交流團赴臺考察取得積極成果

與臺灣中正大學地震專業人員合影

濰坊市防震減災科技交流團赴臺考察取得積極成果

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工作現場

濰坊市防震減災科技交流團赴臺考察取得積極成果

臺灣霧峰九二一地震教育圖區圖片

    華夏經緯網2月5日訊   應高雄市兩岸世紀發展協會邀請,以山東省濰坊康平工程地震研究所所長管延新為團長的“濰坊市防震減災科技交流團”一行10人,于2008年12月24日至2009年1月2日赴臺進行了以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防禦、地震應急與救援為主要內容的科技交流與考察,取得積極成果。
 
    交流團在臺期間,訪問了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正大學地震研究中心、義守大學土木與生態工程學系研究所等單位,並與臺灣地震研究專家學者進行了業務交流;實地考察了臺中霧峰九二一地震教育圖區等。通過考察、交流,對臺灣地區的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防禦、地震應急與救援、防災減災科普宣傳與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況有所掌握,如地震監測臺網佈局與監測能力,地震速報與快速反應能力,地震預報水準,地震災害防禦措施及其方法研究,地震及其他災害應急救援體制與管理機制,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等都給交流團成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交流團從不同工作環節、不同工作內容將魯臺兩地情況進行比較分析。認為,臺灣地區的地震監測工作無論是臺網密度、監測設備、速報水準都優於山東。按每平方公里布設的測震儀器數量對比,臺灣是山東的幾十倍,且都是現代化的數字化測震儀,其地震速報水準已經達到60秒,也大大快於我省目前幾分鐘的速度。但其地震預報工作與地震監測工作發展不協調,地震監測獲取的大量資訊沒能充分被地震預報工作所利用,雖然臺灣地區經常發生地震,但在地震預報方面沒有明顯優勢,沒有成功的預報意見。臺灣地區擁有較強的地震工程方面的研究實力和設施,比較重視重大建設工程的抗震能力設計和抗震試驗,重視中小學校舍抗震能力設計;臺灣地區以消防系統為主設立了由各涉災部門參加的各級的災害救援中心,配備各種性能精良的通訊、資訊、機電等軟硬體設備,建有預警通報資訊系統、衛星通訊系統、決策救援資訊系統和專家諮詢系統等,並在不同地點建設了完整的備份系統。各級災害防救中心經常組織防災演習,提高災害應急處置能力,這些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