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研修生將赴臺學藝

時間:2010-01-15 14:19   來源:齊魯晚報

  赴臺研修學生代表集體合影留念。本報記者 吳凡 攝

 
  本報記者 邢振宇 秦國玲

   半年前,濰坊開創全省高等職業教育的先河,選派18名學生赴臺研修。1月14日,第二批駐濰高校赴臺研修學生歡送儀式舉行,42名學生將在2月中下旬赴臺學習。隨著駐濰高校與臺灣高校交流的深入,濰坊已成為全國職業教育對臺交流最活躍的地區。

  半年內,兩批學生赴臺

   1月14日,記者在第二批駐濰高校赴臺研修學生歡送儀式上了解到,濰坊從駐濰高校中選派了42名學生,將作為第二批赴臺灣高校研修,他們來自濰坊職業學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濰坊學院、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和濰坊科技學院五所高校。這些學生是經學習成績、獎學金獲獎情況、所獲榮譽、社會工作等多個方面遴選,在學生自願申請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的德智體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考核選出的。

   濰坊市臺辦陳璐告訴記者,這42名學生將分別前往臺灣環球科技大學、明道大學、萬能科技大學和南開科技大學四所高校進行為期4個月的研修學習。根據計劃,這些學生將於2月中下旬集中前往臺灣。

   作為前往臺灣學習的學生,濰坊職業學院學生趙鵬覺得自己十分幸運。他告訴記者:“這次到臺灣學習,我要好好珍惜機會,研修好專業,爭取學到更多的知識,不辜負學校、家長的期望。”

   濰坊市教育局副局長張法成介紹,去年9月,濰坊教育學院、濰坊科技學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山東交通職業學院選派了18名學生到臺灣環球技術學院進行為期4個月的研修學習,不僅開山東大中專學生赴臺交流學習的先河,而且成為當時大陸學生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赴臺研修活動,這批學生將於今年1月下旬結束研修返回。在臺灣期間,他們還將參加環球技術學院特別為大陸學生規劃的“臺灣教育暨環球大學生體驗營活動”,讓大陸學生了解臺灣高等教育,增廣見聞,並體驗寶島風俗民情。

   據了解,過去的一年,魯臺兩地職業教育來往頻繁。去年10月,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派出6名專業教師赴臺灣嘉陽高級中學進修培訓。濰坊職業學院也派出副院長和系主任共7人到臺灣高校進行考察訪問。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與南開科技大學、東南科技大學達成太陽能應用及研究方面的合作協議,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與雲林科技大學在車輛工程研發方面開展合作。

  學生“學藝”,學校受益

   去年以來,濰坊市對臺交往交流實現了重大突破,全市有7個教育團、48人次赴臺交流,兩地職業院校校際間達成合作協議30多個,7名教師赴臺作中長期學習交流,開創了魯臺間互派師生對口研修的先例,形成了你來我往的濃厚氛圍。

   濰坊市委副秘書長、市臺辦主任劉衍信介紹,臺灣職業教育特色和優勢明顯,在職業教育領域上有更悠久的歷史,並且已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另外,臺灣在電腦軟體業、資訊服務業等方面也有較高發展水準,這些先進的教學經驗、理念都將對學生在專業方面有較大幫助。濰坊選擇以職業教育為突破口,既能拓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又引進臺灣優質教育資源,壯大濰坊職業院校辦學實力。目前,魯臺會已推動山東省80多所中高職院校與臺灣26所高校簽訂了56項合作協議書,並開展了不少影響較大、具有先行先試意義的工作。

   劉衍信説,濰坊化工、機械、紡織、電子等産業都比較發達,急需大批量實用性技術型人才,但濰坊高職院校大多由於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的原因,造成學校專業與企業需求不對口,學生畢業不能直接到崗位定崗。而高職院校的院長、專業教師去臺灣之後,臺灣的先進教學理念帶給他們很大的衝擊,現在他們回到濰坊,回到高校之後,所學到的先進教學模式、管理經驗,將在今後帶動濰坊整體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轉變,做得更好更大。而品嘗到交流好處的各個高校,也將在今後加大與臺灣各個學校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常態化交流。

  魯臺教育交流中心獲批

   去年海峽兩岸教育交流促進協會秘書長路惠鴻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2008年兩岸20多所院校在濰坊簽訂了合作協議,讓魯臺職業院校交流已處於全國前列。2009年濰坊學生赴臺學習更是標誌著魯臺教育交流合作邁出實質性一步。

   劉衍信告訴記者,近日,省委臺辦和省教育廳批准在濰坊成立了魯臺教育交流中心,為全省教育界的對臺交流搭建了重要平臺。同時,濰坊市積極邀請臺灣人士組團來訪,成功舉辦了風箏文化、武術文化、職業教育、現代農業等4項涉臺交流活動,讓臺灣同胞親身感受了濰坊特色地域文化的魅力。

   目前,兩岸學歷互相認證的問題已經提上議事日程,未來兩岸的教育合作交流領域將不斷拓寬。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