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雄關漫道真如鐵 網媒記者領略婁山關的雄奇險峻

時間:2010-04-14 08:32   來源:台灣網

 

網路媒體記者在婁山關石刻前合影留念(台灣網 李丹 攝)


  台灣網4月13日遵義消息 4月12日上午,中國網路媒體多彩貴州行“紅色之旅”開至婁山關景區,追憶當年婁山關戰役的艱辛,一覽黔北第一險要的雄奇險峻。

  婁山關古代名叫太平關。關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絕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川黔公路盤旋而過。由於這兒地勢險要,兩邊皆為深深的大山溝壑,有“一夫把關、萬勇難登”之奇險,又因其地理位置“北可拒巴蜀,南可擋黔桂”,自古以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沿著簡單鋪鑿的石階向小尖山上攀登,陡峭的山勢迫使記者們手腳並用。在海拔1400多米的小尖山山頭,樹立著一塊石碑,上刻“遵義戰役婁山關小尖山戰鬥遺址”,碑下一個八九平方米的壕坑,幾乎佔據了山頂的一半。舉目遠眺,當年紅軍鏖戰的點金山和大金山盡收眼底。此時山風凜凜、雲影綽綽,歡聲一片,方能真切地體會到主席詩詞中“蒼山如海”的意境。

  從古至今,婁山關見證了無數支隊伍的驍勇,然而真正給婁山關腳下的百姓留下寶貴精神財富的,只有紅軍。也正是憑著這股驍勇,婁山關人讓昔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窮鄉僻嶺成了“路通四方遠、喜迎八方客”的熱鬧村鎮。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爾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仰望著這塊鑲嵌在關口山體上、有幾人高的巨大屏風式詞碑,上面的金字映著落日反射著耀眼的光芒,仿佛每一個字都是一團熊熊燃燒的戰火,向大家講途著當年驚心動魄的故事。

  除了這塊巨大的紀念詞碑,爬上山坡還可見到許多當年戰鬥的遺跡。當天,網路媒體記者們還參觀了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陳列館。(台灣網記者李丹)

 

 

煙雨中的婁山關紀念碑(台灣網 李丹 攝)

 

 

遵義戰役、婁山關小尖山戰鬥遺址(台灣網 李丹 攝)

 

 

毛澤東詩詞碑文(台灣網 李丹 攝)

 

 

參觀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陳列館(台灣網 李丹 攝)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