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生態貴州“數”天然

時間:2009-10-13 14:29   來源:金黔旅遊

  生態旅遊,貴州拿什麼奉獻給你?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群峰競秀喀斯特地貌,還是遍佈全省各地的奇山秀水、飛瀑異洞、溫泉湖泊?對於家鄉人而言,我們知曉故土的美麗,卻鮮有仔細地探尋她的真面,那麼,就讓我們從那一串串真實誘人的數字,帶你走進一個美麗多彩的生態貴州。

 

  貴州各地的生態美景


  細數天然
A.天然空調     貴州地處副熱帶的東亞大陸,是比較著名的季風區,大部份地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年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光照適中,雨熱同季,無霜期270天左右,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最適宜人居住。
   
    氣溫:冬天2——12度,夏天16——31度,年平均氣溫15.6℃
    年雨量:1100——1300毫米之間
    日照時間:年均1700多個小時
    輻射:千分之零點一
    年平均濕度:75%
    海拔:800——1200米
 

  B.天然寶庫

    漫長而奇妙的地質構造過程,孕育了貴州豐富的礦物資源。複雜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和多種類型的土壤條件,繁衍了豐富的生物資源。
    蘊藏礦源:718種
    生物資源:植物近6000種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5種
    國家一級保護珍稀動物:15種
    植物類中藥材:3924種

     動物類中藥材:289種   

C.天然公園   
     在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中,貴州岩石出露面積排第一,保存完好,有“喀斯特王國”的美譽;溶洞資源豐富,猶如地下藝術的大寶庫,被稱為“溶洞之鄉”;大量天然的河流,有800多條河流可作漂流,又被稱為“漂流之省”;天然森林公園遍佈全省,所以也被稱為“天然大公園”。        
    碳酸鹽類岩石出露面積:73%
    天然瀑布:10000個以上   
    天然溶洞:76萬平方米   
    天然河川:948條(10公里以上河流)
    可做漂流的天然河流:800余條  
    國家森林公園:19個
    省級風景名勝區:59個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2個
    可開發自然旅遊資源:1000余處
    可開發鄉村旅遊資源:1000余處

  我讀貴州
   “貴州的少數民族至今仍保持著多樣化和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特點,這將是貴州發展生態旅遊得天獨厚的優勢。”

      ——貴州大學區域文化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昌茂

延伸閱讀
    貴州的苗族和侗族人口約佔全國總數的一半,"苗鄉侗寨"是貴州少數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徵。"苗鄉侗寨"裏珍藏著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個國家級生態博物館、3個中國民間藝術之鄉、3個中國民間繪畫之鄉、4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貴州省由於山勢河流的自然分割,各少數民族的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特點。而部分少數民族依靠自然、尊重自然的生産生活方式,使得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文化成為了生態環境的一部分。

 
   “貴州省部分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自然環境受人類的影響和破壞較小,大部分地區仍是青山綠水,保持了生態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貴州省中國旅行社綜合部經理徐文波

延伸閱讀

     目前貴州已經建成“貴陽至福泉至都勻至三都至荔波”等一批生態旅遊線路,正逐步推出高原喀斯特生態、丹霞桫欏生態、苗侗文化生態等特色生態旅遊品牌。以貴陽息烽、黔東南劍河、遵義楓香為代表的溫泉旅遊,鄉村遊、探險遊、節慶遊、民俗文化遊、休閒避暑遊,這些旅遊方式都展現著貴州獨特的魅力。


   “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最令我難忘的是幾乎每天都有節日,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鬥牛賽馬、吹蘆笙、踩銅鼓、賽龍舟等。苗族’飛歌’高亢嘹亮,侗族’大歌’氣勢恢宏。“
 ——江蘇遊客湯彥
延伸閱讀

     確如此言,據了解,貴州有漢、苗、布依、侗、土家、彝等18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38.9%,每年五彩繽紛的民族節日達上千個。

  
   “可以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來形容貴州的氣候,自小在’四大火爐’長大的我真的不想走了。”

          ——在貴州工作的武漢人肖春花

延伸閱讀

     貴州優良的氣候資源是"自然、健康、安全"旅遊的保障,“避暑之都”——貴陽、"涼都"——六盤水早已聲名遠播。 


   “以前來貴州旅遊,接待設施落後是個問題,現在住在鄉村旅社、農家民居裏,雖然沒有星級酒店的豪華,卻感受到純正的風土人情和自然意趣。”
 ——多次到貴州草海旅遊的四川人王偉
延伸閱讀

      2008年,貴州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85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50億元。2009年,貴州將以“中國生態旅遊年”為契機,將一個生態的貴州呈現給中外遊客。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