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本網特稿:挖掘資源狠抓特色 瓊臺交流日益熱絡

  時間:2007-11-09 10:34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9月21日消息 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本網專訪了中共海南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海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徐剛。徐主任説,近年來,海南省在積極推進瓊臺兩島交流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增進了兩島人民之間的了解和情誼,促進了兩島關係的發展,瓊臺兩島各有自身的優勢,在交流與合作上還有很大的空間。以下為訪談實錄。

  記者:近年來,儘管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多變,但海南與臺灣的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卻日益熱絡。請介紹一下近年瓊臺兩島交流的情況。

  徐剛:這幾年,海南省臺辦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中央臺辦的指導和大力支援下,在積極推進瓊臺兩島交流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增進了兩島人民之間的了解和情誼,吸引臺灣同胞到海南旅遊、考察、投資興業,促進了瓊臺兩島關係的發展,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海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因為海南是小省,在工作資源和人、財、物等方面都無法與各省相提並論,因此省臺辦把工作思路放在挖掘資源、狠抓特色上。在交流方面主要是瓊臺兩島少數民族交流和瓊臺農業合作交流,在兩岸産生很大影響,也得到了中央臺辦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記者:在中央媒體和各省市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瓊臺交流的有關情況和報道。海南與臺灣兩島的交流內容日益豐富,交流形式也日益多樣。徐主任能否就這一方面展開具體談一下?

  徐剛:瓊臺兩島交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瓊臺少數民族交流。我們組織兩島專家學者進行史學研究,並通過DNA測試發現,海南黎族和臺灣布農、阿美、排灣、泰雅四族的基因排列驚人的相似。科學證明,他們都是古代百越人的後裔。因此,我們大力促進瓊臺少數民族的交流往來,近年已經逐漸形成精品,臺灣少數民族每年都會來海南參訪。已經十多次組團來海南尋親交流,海南黎族也已多次赴臺回訪,取得了非常積極的成效。

  二、瓊臺農業交流。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農業産業向外轉移,海南成為他們重新煥發活力“第二春”的沃土。我們積極推動瓊臺農業交流與合作,建成了全省性的海峽兩岸(海南)農業合作試驗區,一方面臺商找到了發展的機會,一方面也促進了海南農業産業的升級換代。2006年10月兩岸農業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就是中央對瓊臺農業交流與合作取得成就的肯定。

  三、教育和青少年交流。教育交流是瓊臺兩島交流最活躍的領域之一。近年來,我們依託海南大學、熱作兩院、海南師範大學、海南醫學院等高校,與臺灣高校之間的教育交流日益密切和深化。學者互訪、合作研究、交流學生等深層次專業交流日益增多。海大與臺灣成功大學、昆山科技大學、嘉南藥理大學等多所高校簽署了校際交流與合作協議。海大和合作院校互派學生,定期舉行兩島大學生夏令營和冬令營活動。青年交流已經成為瓊臺教育交流的重要內容。

  四、宗教文化民間信仰交流。兩岸民間信仰同出一脈,同根同源。三亞南山寺108米觀音開光、定安縣道教玉蟾宮重建都有臺灣佛教、道教知名人士參加,與臺灣佛教、道家和民間信眾開展了形式多樣,異彩紛呈的交流活動。

  五、博鰲亞洲論壇已成為兩岸企業界交流的主要平臺。每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臺灣“兩岸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蕭萬長都帶臺灣企業家來瓊考察。同時海南與臺灣常態的經貿交往與合作也日益密切,兩島經濟交流合作結出碩果,海航與臺灣航運業合作共同開發貨運業務,海馬汽車配套廠基本都是臺資企業等等。

  此外,海南與臺灣其他領域諸如體育衛生、民間婚姻、兩島旅遊等方面的交流交往也十分熱絡,有的逐漸發展成兩島交流的品牌項目。

  記者:近年海南對臺工作,精彩紛呈,亮點閃耀。請徐主任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徐剛:海南是小省,資源少,人力和經費等方面都很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做好對臺工作就要多思考,勤努力,集思廣益,眾志成城。

  2003年受“非典”影響,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中斷。海南以瓊臺少數民族交流為突破口,率先啟動兩岸交流。中央領在人民大會堂接見臺灣同胞。

  2005年舉辦“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慶活動”,是一次規模空前的兩岸少數民族盛會。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欄目以及兩岸三地諸多媒體來瓊共用盛舉。同年,海峽兩岸及港澳佛教圓桌會議在三亞召開,全國政協賈慶林主席、諸多領導以及兩岸高僧大德與會,實現了中國佛教界的空前團結,促進了兩岸四地佛教界的團結和發展。

  2006年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在博鰲舉行,是迄今兩岸最大規模的農業交流活動,在海內外都産生了廣泛且重大的影響,也極大地宣傳了海南和海南對臺工作,進一步確立了海南在兩岸農業中的地位,推動了瓊臺農業交流與合作。同時,中共三亞市委和國民黨屏東黨部舉行了政黨交流,簽署了一系列農業、工業、旅遊、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合作協議,取得了豐碩成果。

  我辦在工作中強調創新意識,強調團隊精神,要求每個幹部能從本職崗位和全辦大局出發,為全辦提出建設性或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全辦上下能齊心協力,精誠團結,這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

  記者:您對兩地未來的交流合作前景如何展望?

  徐剛:瓊臺兩島各有自身的優勢,兩島交流與合作有很大的空間。拿一句唐詩來為兩島交流做個總結,“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齊曉靖)

  2005年3月,徐剛主任在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慶活動上致辭。(資料照片)

  徐剛主任在瓊臺少數民族交流活動中,與臺灣少數民族同胞一起載歌載舞。(資料照片)

  2006年7月,在2006“寶島行”海峽兩岸大學生夏令營開營儀式上,海南省臺辦主任徐剛寄望兩島青年學子共創兩岸和平、和諧、共贏的未來。(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6年7月,在2006“寶島行”海峽兩岸大學生夏令營開營儀式上,海南省臺辦主任徐剛向臺灣南榮技術學院院長葉茂榮教授贈送紀念品。(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6年7月,在2006“寶島行”海峽兩岸大學生夏令營開營儀式上,海南省臺辦主任徐剛向臺灣成功大學傑出校友、海南大學終身客座教授王偉光先生贈送紀念品。(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6年10月,海南省臺辦徐剛主任(右)到定安縣臺資農場金德豐公司察看蓮霧長勢,左為臺商黃益豐。(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徐剛簡歷:1954年3月出生,大學醫療專業畢業,1969年參加工作,曾在吉林省機械電子廳、吉林省政府辦公廳工作。1992年調海南省臺辦,1998年2月起擔任海南省臺辦主任。

 
編輯:趙春旭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