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在海南享受泥土的芬香——訪三亞臺商吳金木夫婦

  時間:2007-11-09 10:31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三亞十月十一日電 題:在海南享受泥土的芬香

  ——訪三亞龍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臺商吳金木夫婦

  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驅車進入三亞海棠灣,似乎來到一望無際的森林公園。一條公路蜿蜒穿行,兩旁重重綠色間偶爾露出紅瓦白墻。

  三亞龍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就座落其間,進到院裏,發現別有一番天地。大片木瓜林,果實纍纍,工人們三五成群,有的爬在梯子上摘果,有的忙著裝筐,有的在果場上分類整理打包……一派繁忙景象。

  記者應邀來到院裏的二層別墅,主人臺商吳金木夫婦已在樓上等候。

  吳先生夫婦是臺灣高雄人,以前在臺灣從事黃金手工藝品生意。緣何來海南做不搭界的農業?“也許是老天的安排吧!”吳太太輕聲細語道。

  一九九0年,吳先生的朋友來三亞辦了一個六千頭豬的養殖場。一九九二年,吳先生入股。但由於經營不善,豬場一直虧損。一九九六年,吳先生親自到三亞管理。四年前,他從合股公司獨立出來,創辦龍生公司。三年前,公司轉型兼種水果。目前,吳先生的農場達五百畝,一百五十畝用於養豬,三百五十畝用來種木瓜。公司走立體種養路子,豬糞通過微生物發酵成為木瓜的有機肥料,效益漸顯。

  “初來海南,我從零開始學習養豬技術。這兩年潛心摸索木瓜種植技術。因為品種雖引自臺灣,但海南氣候、土壤與臺灣不同,且是大規模經營,水果生産技術和經營管理不能照搬臺灣經驗!”海南十年創業,使這位臺灣工藝品商人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業專家。

  吳先生笑言,臺灣親友獲悉吳家來海南發展,起初都十分訝異。“有幸的是,背後有一位十分支援我的太太!”

  溫柔敦良的吳太太一直在旁給我們斟茶。在太太薛錦香眼裏,吳先生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男人。為了讓先生安心在海南搞農場,前些年,她一直獨自打理臺灣的手工藝品生意,照顧三個孩子。兩年前,她關掉臺灣的生意,到三亞和先生共同經營農場。“只有全心投入,才能做出效益來!”薛女士坦誠説。

  吳氏夫婦非常看好海南的水果種植業。目前,他們的木瓜已銷往北京、上海、長春、廣州等地,“三亞龍生基地”在市場上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們還關注木瓜深加工市場,吳太太表示,臺灣利用生化技術,木瓜深加工已達相當高水準,衍生出許多産品。

  “沒有農業,哪有國家!農業是細水長流,慢慢耕耘的事業,眼光要看得更遠些!我們不後悔十年前的選擇,越做越有興趣,想留下來,把事業做得更大!”吳先生自信地説。

  得知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將在博鰲舉行,吳先生表示,海南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使瓊臺熱帶農業再上臺階:“臺灣有好的品種、技術和資金,海南有土地、自然氣候和人力資源,背靠大陸市場,合作前景廣闊!”

  吳先生正聯合附近的幾家臺資企業和一家臺資水果運銷商,借鑒臺灣農會的模式,成立聯合運銷體,計劃明年木瓜産量達到每天二十萬斤。

  吳太太由衷讚揚:“現在留在海南的臺商,都在用心做事業!”她有些陶醉:“我們實實在在種地,每天與大自然接觸,心情輕鬆又愜意!泥土自有泥土的芬香!”(完)

 
編輯:趙春旭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