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工程量相當於3個三峽 臺灣海峽隧道何時能建

  時間:2005-11-18 16:44    來源:     
 
 

 

臺灣海峽通道電腦設計示意圖

     在福州舉行的第五屆“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學術研討會”,日前再次針對連接兩岸的海峽隧道“北、中、南”三個方案進行對比研究,最終確認北線是最可行的方案,從而使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北線被專家一致看好

     建設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最早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于1996年提出。此後,海峽兩岸及海外專家先後舉行了4次研討會,進行了大量科學論證。

     1998年在廈門召開的首屆研討會上,與會學者不但提出了修建“海峽隧道”的巨大經濟利益,更提出4條設計路線:平潭—新竹線、南日—苗栗線、晉江—南投線和金門—嘉義線。當時,吳之明等人認為,該工程主要阻力可能來自政治及資金因素,但為了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還是應該儘早規劃。

     此後,有關專家學者先後前往相關地點進行實地考察,並從地質構造、地震和技術能力等角度進行綜合考慮,逐步形成了北、中、南3種方案。北線從福建平潭到臺灣新竹,中線從福建莆田到臺灣中部,南線從廈門經金門、澎湖列島到達臺灣嘉義。由於北線所經地區在歷史上從未發生過超過7級的大地震,也未發生過海嘯,地質結構最可靠,被專家一致認為是臺灣海峽通道的首選路線。該方案採用橋隧組合形式,從福清到平潭島為橋梁,隧道海底段125公里,陸地段19公里,全長144公里。這裡的海面最窄,直線距離最短,工程造價較低,並且通道靠近福州和臺北這些中心城市,最能發揮輻射作用。經過粗估,此條路線的總工期為16年,造價將在4000億—5000億元人民幣之間。

     兩個小時就可以到臺灣

     儘管海峽通道工程浩大,是英吉利海峽隧道長度的3倍,工程量相當於3個三峽工程。但是,如果通過隧道使海峽天塹變通途,其經濟效益將是難以估量的。

     首先,就時間而言,經由海運通過臺灣海峽的時間約為4個小時,空運大約也要半小時,如果建成海峽通道,兩個小時就可以到達臺灣。其次,將大大便利兩岸人員往來。臺灣2300萬人口,以每年有1/3到大陸探親、觀光一次計算,每年往返人次將在1500萬以上。大陸13億人口,60年內每人到臺灣旅遊一次,估計每年往返也有4000萬人次以上。這樣,兩岸人員往來每年近6000萬人次。即使以每個航班300人次計算,要想滿足需要,每年總共需要20萬架次,即使大陸機場沒問題,臺灣機場也難以承受。這還沒有計算兩岸之間的物流需求。第三,海底隧道安全可靠,不會受到颱風、海浪等因素影響。誰都知道,臺灣經濟的腹地是大陸,臺灣要想提高國際競爭力,根本離不開大陸。這也需要有便捷、快速、安全的交通做保障。臺灣橋梁專家邱守巒表示,臺灣海峽通道一旦建成,將成為連接兩岸的“臍帶”,極大地促進經濟建設。吳之明也指出,“臺海通道是兩岸及海內外中國人的‘國之夢’”。

     正因為如此,祖國大陸從“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出發,積極推動臺灣海峽隧道的建設。據了解,福建省發改委已向國家發改委建議,推動“北京─南昌─福州─臺北”及“昆明─贛州─廈門─臺北”兩條綜合運輸通道及臺灣海峽隧道的前期任務。今年初,交通部公佈的今後20年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也具體列出了從北京到臺北的高速公路網線。可見,臺灣海峽通道建設已正式列入國家交通長期規劃。

     政治障礙有待克服

     儘管早日修建海峽隧道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但臺當局擔心這條隧道會進一步密切兩岸同胞之間的感情,從而使“臺獨”變得更加不可能,因此,一再對此大潑冷水。

     臺“行政院”發言人曾公開表示,現有的施工技術,根本無法克服臺灣海峽的黑潮及深海溝給工程帶來的困難,“在技術問題無法克服、高危險性無法完全排除的情況下,大陸公開提議此事,‘政治宣傳意味大於一切’”。民進黨“立委”還共同發佈新聞稿,詆毀祖國大陸制定有關“京臺高速公路”的規劃,“如果不是想併吞臺灣想瘋了,就是又一次對臺進行‘三通統戰’”。

     儘管臺灣當局一再阻撓,但正如專家學者所言,兩岸交流和經濟依存度的日益增強,將成為修建臺灣海峽通道的最大動力。

    


  來源: 《環球時報》 (2005年11月16日 第十三版) 

                              編輯:芳漪
 

 
編輯:system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