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在傳統和時尚交錯中歡度元宵節

時間:2011-02-18 14: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17日電 2月17日,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這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節日既是過年的結尾,也是一個民間百姓狂歡的日子。民俗專家表示,隨著生産生活方式的變化,傳統節日形式也相應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祝福和團圓的含義。

  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曹保明介紹,元宵節又名“上元節”“燈節”,“元宵節的起源和道教的祭祀儀式有關。道教有‘三元’之説,就是指一年之中三個重要的月圓日,即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在這三個節日,人們要分別祭祀主管天、地、人的神官。”

  在元宵節,人們要舉辦各種娛樂活動,如看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走百步,此外還有送紫姑、祭門、祭戶、逐鼠等等。“可以説元宵節是中華民族最熱鬧的節日,是中國的狂歡節。”曹保明説。

  在浙江杭州,今年元宵節重頭戲在西溪濕地,除了觀賞到的主題燈組,還有河坊街的廟會以及西溪遊園會上,各種民俗表演,民間藝人現場製作荷花燈、扎花籃。

  此外,杭州古運河畔也是觀燈的好去處。從正月十四至十六的每晚6時半起,萬盞花燈將映紅古運河。運河沿岸江漲橋至拱宸橋一段,長達7公里的大紅燈籠串早已高高挂起。

  有著4000年曆史的古城蘇州同樣熱鬧非凡:紅火的龍騰獅舞,充滿古風的山塘宮燈,原汁原味的中華傳統民俗為節日增添了幾許歡樂和真情。

  連續舉辦了十屆的古胥門燈會是蘇州元宵節的一張名片。從14日開始,元宵燈會現場就有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遊玩。據統計,本屆燈會單綵燈就達800多個,是往屆最多時候的2.5倍。主燈“百花迎春、玉兔送福”包含500多個燈件,涵蓋甕城及外城墻,總面積約300平方米。

  在哈爾濱市區主要旅遊景點,記者發現不少外國遊客選擇來這裡體會“冰滋雪味”的上元佳節。

  來自澳大利亞的遊客約翰告訴記者:“第一次來哈爾濱,恰逢中國傳統元宵佳節,今天晚上要到兆麟公園賞冰燈,猜燈謎,我在街上看到處處懸挂的大紅燈籠,與冰天雪地的潔白形成了強烈的色彩映襯,透出濃濃的中國節慶味道。”

  記者在寧夏西海固山區走訪發現,當地農民社火隊齊聚縣城開展大聯演,傳統絕技與彩車、交響樂、回族舞蹈等現代元素、民族元素有機結合,贏得數萬名回族、漢族群眾的嘖嘖稱讚。

  元宵節前夕,有著千年曆史的安徽黟縣宏村南湖湖畔熱鬧非凡:紅火的威風鑼鼓,充滿古風的魚燈兔子燈,上百名身著古代服裝的孩童手拿鞭炮和燈籠舞著鬧著。紅火熱鬧的踩街巡遊,為中外遊客還原展現了中國古戲文中“百子鬧元宵”的場景。

  17日當天,海南省海口市府城鎮的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綵,大紅燈籠挂滿樹梢,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元宵節當晚,府城鎮將迎來一年一度的元宵“換花節”,男女老少紛紛走上街頭,交換鮮花,互致祝福,表達對新年生活的美好期盼。

  海口市居民王家藍告訴記者,今年她已66歲,每年都會參加“換花節”,並且參加文藝表演。“每年參加這個活動我感覺到很愉快,和大家交換鮮花,表演節目,討一個來年吉祥如意的彩頭。”王家藍説。

  據海南省民俗專家、海南大學文化傳播學院教授焦勇勤介紹,“換花節”的前身是“換香節”。早在清朝時期,每逢正月十五,海口府城的居民就走出家門互換彼此手中的香,彼此的幸福也通過香一併交換。後來由於考慮到點香存在火災安全隱患,1984年當時的海口市瓊山縣政府號召當地居民改換香為換花。

  “口比肚子大,給啥就吃啥。它吃為了你,你吃為了它。”站在湖南省博物館長長的燈謎前,小女孩周昱彤冥思苦想,對於9歲的孩子來説,這些燈謎不算太難,但也並不簡單。因此,每當心中有了答案,周昱彤就趕緊用筆寫下以防忘記。

  更熟悉各種電腦遊戲的周昱彤,平時很少接觸這些古老的遊戲。因為元宵節的來臨,吃元宵、猜燈謎、看燈展、舞獅子……這些已經淡出日常生活的傳統民俗文化得以登場。對於家長們來説,帶著孩子一起“鬧元宵”,更是讓下一代“惡補”傳統文化的一個好機會。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